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贵州受地理条件影响,山多平地少,办学条件相比东西部地区较为薄弱,让山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邹联克说:“良好的教育首先是公平的教育,有教无类,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
据邹联克介绍,近些年来,贵州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一是加大资源供给的倾斜力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贵州坚持将教育资源投入向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特殊教育群体倾斜。每年压缩行政经费不低于5%投入教育,确保山区学生也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推动城乡一体的系统布局。按照“城乡一体、精准改薄、城镇扩源”的原则,实施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等“教育突破工程”,实施教育“9+3”计划、“新两基”攻坚,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积极破除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现象。三是聚力开展短板攻坚。贵州教育的痛点在农村,希望亦在农村。我们围绕农村教育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强基行动,全力提升农村教育基础能力。四是推进东西部协作的组团式帮扶。贵州与广东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卓越”“理念+落实”理念,持续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多措并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在广东的帮扶下,贵州实现从单一“输血”到“输血”“造血”并举,有效促进教育公平。2022年5月,中央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粤黔两省均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分别位列东、西部省份第一。
“贵州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确保山区学生身心、精神、才能、个性等同步得到全面发展。” 邹联克说道。
他坚持的良好教育是人人能接受的教育,是农业产品成长而非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是关注于每个人自身发展的教育,也是是均衡优质的教育。他认为,教育者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做农村教育的守望者,静待花开。
在谈到贵州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时,邹联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基础教育与全国的基础教育同步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由基本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转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们让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
十年来,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2年实现100%全覆盖,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育人质量也稳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1.5%,在2021年历史性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日报子报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中版2版版面截图
邹联克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的孩子。” 贵州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依法依规制定控辍保学劝返复学20条,逐级压实责任,强化动态管理,分类精准施策,全力促进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相关经验获教育部全国性推广。
通过努力,贵州辍学学生2020年实现历史性动态清零并至今保持常态化动态清零。
对此他表示,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控辍保学是其中一块“硬骨头”。为兑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贵州从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新资助政策以来,不断健全资助政策体系,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018年以来,贵州全省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729.49亿元,惠及学生5441.91万人次。 同期,贵州累计投入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88.95亿元,每年惠及农村中小学生和农村学前教育儿童480万人以上。
邹联克表示,希望通过坚持以服务社会需求和地方发展为导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后到基层建功立业,确保实现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董贤武|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原文见3月13日香港版7版配多图刊发的两会专访报道,英文链接:
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303/13/AP640e7470a3103705a5f418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