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关系破浪前行,美国“坐不住了”

来源:中国日报
2023-03-07 20: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持续开展高质量合作,中拉关系飞速发展,这引发了美国的关注与担忧。不同于美国基于冷战思维的对拉政策,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发展援助和经贸交流促进了伙伴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中拉减贫合作的新局面。面对全球问题,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中拉双方应携手应对风险挑战,中国应继续以务实态度深化中拉伙伴关系。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2021年,美国国会和军方声称:“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具有战略和军事目的,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南方司令部亦称:“中国正寻求在我们的半球(西半球)建立全球后勤和基础设施基地,以便在更遥远的地区投送和维持军事力量。”美国之所以如此警惕,是因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长期以来被美国视为自家“后院”,在地理上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扩大。2021年,中拉双边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80亿美元增长到4000多亿美元,新冠疫情几乎未对中拉贸易造成影响。而同年,美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额仅为2950亿美元。

 

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担忧深受冷战思维影响,这也是双方在移民和贸易方面争端不断的根源。与此相反,中拉商业往来却能让各方受益。虽然绝大多数中拉合作项目并不以减贫为直接目的,但中国的援助和投资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伙伴国经济社会发展,间接抑制或减少了贫困。同时,中拉双方合作减贫的意愿不断增强,扶贫理念相似,这为中拉减贫合作奠定了基础

 

早在2008年,中国就在第一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中国政府愿加强同拉美国家在减少贫困、缩小贫富差距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双方扶贫机构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机构信息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动。”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文件不仅重申“推动中拉在减少贫困、消除饥饿、缩小贫富差距等领域开展对话和交流”,还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减贫能力建设”。中拉共同制定的《中拉合作规划(2015-2019年)》和《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也将中拉减贫合作纳入其中。《规划》注重“对话和分享”,《计划》将合作范围扩大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和“提出针对性公共政策建议”。

 

中国对拉美的发展援助和经贸活动为减贫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对外援助和经贸交流的直接作用是促进发展,而发展是减贫的前提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对拉美的援助和中拉经贸活动都是减贫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劳工组织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03年至2016年,中国在拉美的投资活动创造了约26万个就业岗位。虽然没有数据表明这些工作岗位提供给了哪一部分收入群体,但在一个以劳动报酬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地区,就业机会在保障收入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从另一个角度看,帮助伙伴国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已成为中国参与减贫合作的重要方式,这既是南南合作模式的创新,也是国际减贫合作体系的新特征

 

中拉贸易投资继续呈现出强劲活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跨太平洋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例如,位于巴西东北部的拉戈阿-杜巴鲁市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2021年,总装机容量8.28万千瓦的拉戈阿-杜巴鲁风电扩建项目投产,将中国完善的风力发电设备引进巴西,使两国在绿色低碳经济建设领域走到了一起。当地居民对该项目表示欢迎,年轻人争相参加技术培训,希望获得工作机会,他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获得强烈的归属感。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巨大进展,成员国从古丝绸之路沿线逐步扩展到周边地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各国发展创造了机遇,改善了许多亚非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中,“一带一路”倡议也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影响力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枪匹马应对经济冲击、气候变化、贫困问题等挑战。中拉论坛有助于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促进双方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共建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美国在拉美地区强推虚假民主无助于地区发展,拉丁美洲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而非华而不实的空谈。美国对此不以为意,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不作为归咎于他国,而中国则应当继续以务实态度深化中拉伙伴关系。

本文原标题为 "Win-win, not zero-sum"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李晓云

实习生杨恒瑞、尹康君、马丽莎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齐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