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路上的父子兵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2-07 15:53
2023-02-07 15: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7日,12时54分,K262次列车停靠在陕西汉中的城固车站,25岁的史培良拉好警示带、立岗迎客,没过多久,长长的站台上便挤满了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旅客,在他车厢的正对面,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正默默的看着他。

史培良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安康电务段的信号工,今年他参加了2023年的春运值乘工作。此刻在站在站台上默默看着他的,正是他的父亲史明成。

今年是史培良工作的第3个年头,也是史明成在工作的第33年。这对铁路“父子兵”亲历着阳安铁路的发展变化,小小的阳安线也见证了父子的青春汗水与铁路情缘。

从小居住在汉中市城固站旁,长长的铁轨、明亮的鸣笛声与童年的史培良朝夕相伴。史培良回忆说,小时候自己总喜欢在铁路旁玩耍,看着往来行驶的机车,心里充满期待和向往。“当时,儿子最爱不释手的玩具就是信号灯上更换下来的透镜玻璃,一玩就是一整天。”史明成笑着说。

时光荏苒,史培良对铁路的热爱与日俱增。从信号专业毕业后,史培良主动报名,走上了信号工的岗位。此时父亲已经成为西乡车间内的工人技师。除了父子身份,两人更成了工作中的“亲密战友”。

“不管干什么都要注意安全,道岔涂油记得夹木楔,作业完一定要扳动试验,缺口拿不准的让师傅们确认一下,不懂就问……”回忆起刚上班时父亲第一次打来电话时“碎碎念”的情景,史培良仍记忆犹新,“虽然我没表达出来,但心里却很开心。听到老爹的声音让我感觉特别踏实。”

54岁的史明成是班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将”之一,更是为信号设备“诊病”的一把好手。配箱盒、调参数、查隐患、调显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史明成经常能够快速找到故障点,保证信号设备正常工作。30多年来,史明成严谨负责,始终保持着“零事故”的纪录。

“信号设备是铁路的眼睛,对信号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一点问题都不能出。”史明成说,从前自己当信号工的时候,条件比现在艰苦,都是靠手动,经常干完活一身汗,一身泥,“现在科技水平提高了,信号设备维护起来也更方便了。但我还是会经常给儿子将过去的事情,不能让他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史培良在工作中留心观察、平日里肯下苦功,成长十分迅速。这对父子在各自的车间内发现和防止的隐患多达四十余件,为列车的安全运送“保驾护航”。

从应对天气变化等突发情况的经验之谈,到排查隐患故障的“秘方诀窍”,史明成将自己的工作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儿子。但更让史培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是父亲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作风和精神。

虽然没有把感激与敬意挂在嘴边,但父亲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史培良的工作风格。铁路电务作业常常遇到特殊情况,为了掌握更多知识,史培良不断积累学习,将各项作业标准熟记于心、反复总结,短短2年内就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成长为车间内的“全能信号工”。

今年春运,客流回升,史培良和电务段另外52名青工报名参加了春运支援,成为了K262/261次旅客列车上的列车员,面对新的岗位,父亲的“唠叨”又一次响起......

“干一行爱一行,父亲一直是我的标杆。他坚守了一辈子的铁路事业,我会继续传承下去,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史培良说。(魏科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