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多领域共建数字桥梁 共促中国-东盟互联互通

外交部发布关于持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合作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双方携手共进,共护区域和平与安全、共促经济繁荣、共建友好关系。《计划》指出,加强在数字领域的互联、共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是双方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方面。

多主体、多领域共建数字桥梁 共促中国-东盟互联互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1-21 0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11月11日,外交部发布关于持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合作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双方携手共进,共护区域和平与安全、共促经济繁荣、共建友好关系。《计划》指出,加强在数字领域的互联、共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是双方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方面。

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将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开启新征程,而随着国门向世界重新打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切入点。中国在数字领域的新发展将为区域共同繁荣创造新机遇。多主体、多领域共建的数字桥梁将共同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实践数字公共外交。

一、以“一带一路”新发展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积极拥抱世界,参与全球治理,共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反复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并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求稳步建设规则、规模、管理、标准等制度型体系,这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反之,“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将为中国对外开放转型提供实践平台。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在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尤其是在基础设施互联、经贸投资合作、文明互鉴交流等领域,中国与沿线国家已经开始共享“一带一路”的初步成果。展望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建设被赋予新的要求,在坚定秉持开放与互通原则的基础上,深化发展层次,开拓合作形式,以分众化与精准化为策略,鼓励多主体参与、多领域交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共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二、世界呼吁以合作共建多极化国际新秩序

在1月16日中国国际电视台(GCTN)主办的“洞见:携手同行 共促复苏”主题媒体论坛中,美国华盛顿行政情报审查局局长威利玛·琼斯(Willima Jones)指出,当前世界面临旧全球化体系所带来的挑战,该体系由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建构,并越来越呈现出竞争与冲突的趋势。基于此,国际社会呼吁一个多极化的全球化,“各国可以作为平等伙伴共同合作,实现人人共享的互利互惠。”

过去十年,中国为世界各国与各区域共商共建、合作共赢提供了许多成功范本,为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面对新的国际需求,中国以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数字领域作为重要抓手之一,携手东盟、深化合作,以期在数字全球化方面向国际社会交出新的答卷。

三、多主体参与共建中国-东盟数字合作

中国与东盟近年来在数字合作方面已然取得一系列初步进展。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以“集智聚力共战疫 互利共赢同发展”为主题,双方联合发布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白皮书》《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指标体系与创新合作机制研究》等研究成果。

回望过去,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合作呈现出多层面、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特征。国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从宏观层面把控合作的方向,并承担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协商对接等重要职能。国家为双方数字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企业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为中国与东盟深化数字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阿里、腾讯等中国互联网企业,以投资或提供技术支持等形式,助力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数字经济的发展。

此外,学术界也高度关注双方数字合作的进展,来自经济学、法学、国际政治学与国际传播学的专家与学者纷纷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领域的合作建言献策。自2020年以来,收录于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数据库的相关论文有16篇。

中国与东盟在数字领域的深化合作,为双方在虚拟空间搭建了对话平台,促进了数字化的人文交流,增加了双方文化联系的维度,为促进民心相通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多领域联动共创中国-东盟数字繁荣

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合作,由早期的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等议题,扩展到了包括数字服务、智慧城市在内的更多领域。

双方合作的首要领域仍是数字经济。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双方致力于以数字技术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共促经济复苏。通过加强数字合作平台的建设,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力求在数字经济繁荣之余,使其成果普惠于民。

其次,数字合作的重点在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从宽带网络布局,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设施的铺设,都是其题中之意。以上述设施的搭建为基础,中国与东盟还将着力,共享智慧城市发展经验,为市民提供便利、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最后,双方基于早前网络安全与秩序的合作成果,提供优质的数字服务。数字服务包括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在消费层面保护消费者在网络空间免受伤害,在国际贸易方面保证交易双方权益等。

(作者:钟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编号:22JCB12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