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果展”上线 展现中医药非遗魅力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1-16 12:47
2023-01-16 12: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主办的“新时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果展”正式上线,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线上展,即可获得沉浸式观展体验。

微信图片_20230114171804.jpg

微信图片_20230114171810.jpg

  展厅截图

展览采用3D立体的线上模式,分为5个展厅,包括一个序厅和4个非遗项目展厅,展示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首批上线56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少数民族医药“藏医药”、“蒙医药”、“回族医药”等。

展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全方位、全要素、全景式展现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就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相关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介绍:“举办该展旨在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和服务社会发展与国家战略,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将以此展览为契机,探索打造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传播模式,为大众了解、认识、享用中医药非遗提供便捷窗口。”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宝库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国务院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23项(182个子项)。截至2022年12月,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130人。2010年、2018年,“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分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药非遗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保护体系日趋完善,《中华医藏》编纂有序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全面实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的活态传承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成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线,中医药非遗数据库建立,传播弘扬打开新局面,学术交流日益繁荣,“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新冠病毒疫情流行以来,中医药非遗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众多中医药非遗传承人以及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纷纷投入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以不同方式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