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亮院士: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1-03 09:30
2023-01-03 09: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8日,青海枸杞“柴达木”品牌发布会在西宁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曹福亮对青海省千亩千年野生枸杞林进行了发布与解读。他认为,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据曹福亮介绍,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五龙沟具有海拔高、温差大、高寒干旱、水源缺乏等独特自然条件。生长在这里的青海野生枸杞,以其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维持了柴达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提供了优质的食用果实。枸杞树生长期一般在50年左右,五龙沟内现存树龄60年至100年以上的枸杞树多达百株,最老的有200多年,按照生态学、生物学和自然演替规律来说,可以追溯至几千年的原生历史,可谓 “千年枸杞林,百年枸杞树”。

曹福亮认为,青海野生枸杞具备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粮库、钱库、水库、碳库、药库的作用。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曹福亮表示,为保护这片野生枸杞林,青海省林草部门将其纳入了公益林管护范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了野生枸杞自然保护区。在此基础上,对这片野生枸杞林进行认定和发布,建立省级野生枸杞保护区,既能更好保护这具有千年历史的大面积自然生物标本,也能科学挖掘其重要的生态科研价值和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对于青海枸杞的品质提升和品牌推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推进青海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有效提升青海产业“四地”的内涵和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质量。

会上,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邓尔平与曹福亮院士团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签订了《青海古枸杞林保护与种质创新基地暨中国经济林产业国际创新高地共建合作协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