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16日北京电 2017年,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及蚂蚁集团蚂蚁保平台联合推出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项目以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为受益主体,为18-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专属公益保险,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截至2022年11月底,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累计募集资金近3.9亿元,惠及近1435余万人次低收入人口。累计理赔约22.07万人次,累计理赔金额约3.3亿元。
聚焦欠发达地区发展
项目减轻了低收入家庭医疗负担,促进低收入家庭可持续发展。30.6%的受益人认为项目赔付对家庭有很大帮助,61.8%的受益人表示理赔后"自付的住院费用明显减少";项目在直接减轻低收入患病人群医疗支出的同时,还间接帮助低收入家庭释放了因病所困的劳动力,部分家庭将理赔款投入生产中,促进了低收入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增强了低收入人群就医意愿,促进了低收入人群医保缴纳。58.8%的受益人在获知其享受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保障后"生病后更愿意去看医生了"。部分缴纳医保积极性不高的群众,看到同村住院的老乡获得医保、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的大额赔付后,也开始积极缴纳医保了。尤其是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医疗保险缴纳意愿提升显著。
项目增强了低收入人群生活信心,助力地方政府开展群众工作。项目通过保险的形式,精准帮扶深受疾病困扰的低收入人群,除了简单增加了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增加了基层干部与低收入人群的交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为基层干部开展群众工作带来助力。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脱贫攻坚时期,项目增强了当地脱贫攻坚信心,是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补充。基层干部通过项目获得了低收入人群的广泛认可,提升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双向增加了基层干部对脱贫攻坚,对"真脱贫、脱真贫",以及对"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困难群众"的信心。
项目通过和当地低收入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紧密配合,精准帮扶低收入人群,进一步降低自付费用,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在一些项目县,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被认为是"为低收入人群构建的'四重保障'政策",还有些项目县则称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为"五重保障"政策,成为当地健康扶贫政策及资金的重要补充。
在乡村振兴时期,项目减少了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返贫,有效巩固拓展当地脱贫攻坚成果。 项目不仅释放了低收入患病群众家庭的劳动生产力,项目理赔款还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生产创收方面的投入,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有效地巩固和拓展了项目县脱贫攻坚的成果。
项目促进了低收入家庭生活和谐及社会融入,助力当地乡风文明。项目的理赔款使他们有能力归还患病期间的借款,极大减轻了他们的生活及债务压力,进而减少了因欠款导致他们和亲戚、朋友间的矛盾,减少了家庭内部因经济压力和没有生活信心造成的矛盾和争吵,还增进了低收入人群与基层干部的沟通、理解以及关系的融合,促进了当地乡风文明。
项目促进了低收入家庭生产投入及劳动力释放,助力当地生活富裕。一方面,项目通过提升低收入人群就医意愿,减少了低收入人群大病的发生,进而减少了低收入家庭有限的劳动力因为"顶梁柱"大病而导致的劳动力直接减少,以及因为照料患病"顶梁柱"而导致的家庭劳动力间接减少,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释放;另一方面,受益人得到赔付后,将赔付金积极投入生产和创收中,通过种植、养殖等,提升了经济水平,促进了生活富裕。
拓展资源持续发展
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实现了多方协作+专业技术的优势组合,充分发挥不同参与方的价值,创造了公益+互联网+保险的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公益效率,降低了可见成本,带来了理赔的便捷、高效和透明。
项目实现了社会力量与国家政策互补,实现了对受益人的全覆盖、精准性支持,为行业高效、规模解决弱势群体社会问题提供了借鉴,并在行业内得到复制和推广。
未来,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将继续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加入,逐渐优化项目管理模式,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