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朴珺专访冬奥会“雪花”设计者曹雨西《共同说》大湾区篇上线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12-15 16:33
2022-12-15 16: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一次去曹雨西的工作室,我以为去了网吧”《共同说》节目总制片人田朴珺说道。工作室里摆满了电脑,每个人都在快速敲击键盘,很难说曹雨西到底是一位程序员,还是一位艺术家。他扎个小辫,带着黑框小圆镜,举手投足透着文艺工作者的不羁和真性情。一种浑然天成文理通吃的气质映入脑海,也许这也正是新媒体艺术家所需要的素质。

与传统艺术不同,新媒体艺术更像是“技术+艺术”的组合,从业者更多是写着代码、捣鼓传感器、操控声光电,抽象且具象。本期《共同说》邀请到了这位富有才气的青年新媒体艺术家曹雨西,一起来听他分享“数字艺术”背后的故事。

听到曹雨西这个名字也许大家有些陌生,但提起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朵雪花”,却无人不知,他们在构造过程中保留了简约大气的外形,突出了晶莹剔透的质感,结合了福立方的剪纸元素,在冰面上排列出一组组蜿蜒曲折的雪花“山脉”。绵延不绝的雪花连成一条优美动人的曲线,结合led的发光特性和固定视角下的裸眼3d效果,“冰面”底下是一层层向下生长的冻结雪花,真正实现了逼真的冰川雪洞的视觉效果,这令人惊叹的作品就出自他的团队,这个以曹雨西为主的年轻90后艺术团队以“数字科技”为载体,以“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为立意,用科技美学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跨界访谈节目《共同说》大湾区篇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六地为线索,记录快速发展中大湾区的城市人文和创新发展进程,青年艺术家曹雨西就是典型的湾区创业代表人物。回国后他把工作室搬到了深圳市南山区,因为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南山更是屏幕、硬件的研发高地,宽容的社会环境、积极的发展政策,非常利于艺术产业发展,年轻的曹雨西团队展现了深圳人的蓬勃朝气。

节目中,曹雨西与田朴珺畅谈新媒体艺术,并一起走访了他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凝固的维度》,边走边聊中曹雨西阐述自己的观点,商业化在这个时代并不是贬义词,他不希望艺术是高高在上的,新科技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让更多人享受到艺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曹雨西擅长利用人工智能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数字化的视觉创作,进而呈现艺术创作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使不明觉厉的新媒体艺术变得通俗易懂,让更多人能够感受新媒体艺术的魅力。在节目中,对于数字艺术是创新还是如“麦当劳”持续复制般价值寥寥,田朴珺跟曹雨西也都有不同的见解。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数字媒介,已潜移默化地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曹雨西为代表的新锐艺术家们正在积极探索与试验,用计算和代码讲述不一样的故事。展望未来,新媒体艺术倚重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语言魅力,将使我们的艺术与生活,社会与环境更为美好。

由一汽·奥迪独家冠名《共同说》栏目,和奥迪旅行车家族一起,活出生命的辽阔,生命从无边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大探险家。腾讯视频与九天云公司联合制作的节目《共同说》大湾区篇正式上线,12月15日起每周四、五中午12:00播出两集,敬请收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