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七鳃鳗”现身内蒙古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12-08 09:25
2022-12-08 09: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内蒙古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雅鲁管护站工作人员在巡护工作中,意外发现一种古老动物,立即拍照并启动监测机制,经专家从体型、花纹等特征判定,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七鳃鳗”。

这种保护动物俗称“七星子”,因眼睛后面身体两侧各有7个鳃孔,因此叫“七鳃鳗”。它是一种史前鱼类动物,它的长相十分原始,嘴巴呈现圆筒状,牙齿颇为锋利,距今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亿年,被誉为“自然界的活化石”。这种生物的出现,表明巴林雅鲁河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较高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适合这种史前生物的生存。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资源。它为各种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天保工程政策的完善、法治制度的健全,雅鲁河生态系统将得到极大改善,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雅鲁河巴林断面2021年9月份水环境质量满足Ⅱ类水质类别;湿地公园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也为湿地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雅鲁河湿地生态系统;今后,内蒙古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加大对水源、水质和水系等方面的防治措施;同时,湿地公园将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逐步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树立公众的保护与参与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邢智文 文/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