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秋:凝聚国际社会最广泛共识,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圆满成功

近日,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黄润秋:凝聚国际社会最广泛共识,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圆满成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05 08: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5日电 备受期待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此次会议为什么重要?有望达成哪些成果?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存在哪些困难和分歧?中国如何发挥COP15主席国作用?近日,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COP15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中国日报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成员、美籍记者聂子瑞(Erik Nilsson)专访。(摄影:姜东)

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黄润秋告诉记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据统计,全球有50%GDP产出与生物多样性有关,超过30亿人口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口的生计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全球70%的贫困人口通过农业、渔业、林业等活动维持生计,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约70%是天然药物或源于自然的合成药品。

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全球性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北京密云清水河上的天鹅。(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要成就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黄润秋认为,在这些成绩背后,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近10年,中国制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种子法、湿地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已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近200个植物园,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站和繁育基地,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完成爱知目标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创造性设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极为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功能区域划到红线范围、实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31.7%,保护了全国近40%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约45%的固碳功能。

四是不断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和社会参与度。我们坚持多方共治,畅通参与渠道,完善激励政策,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科普教育。

在上海世纪公园举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上,孩子们在做认识鸟类的拼图游戏。(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积极落实新的十年目标

黄润秋指出,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危机与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这一契机,牢牢守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推动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一是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系。我们将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完善政策制度保障。积极研究谋划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专门立法,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在自然保护地、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采取问题导向式立法,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法》,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

二是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推进生态空间修复。继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和监管,完善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对污染水体、退化生态系统、废旧矿山、生态破坏区域等,加强生态修复。

三是强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构建全过程、全链条、常态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生物资源非法利用。加强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引导和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体系。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纳入高层对外交往,高位推动相关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切实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加强沟通、增强伙伴关系认同,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多边环境治理。

五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创新科普宣传教育模式,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与理念的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进一步建立多元化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氛围。

环保志愿者在贵州贵阳的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巡查。(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方作为COP15主席国发挥积极作用

黄润秋表示,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最主要任务是总结以往生物多样性全球目标制定和执行的经验, 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力求到2030年使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被动局面。

中国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一直积极发挥领导力和协调力,努力推动“框架”磋商进程。中国已组织召开37次COP15主席团会议,并与《公约》秘书处一道先后在日内瓦、内罗毕等地主持召开了4次“框架”工作组会议,为推动“框架”磋商作出重要努力。中国还利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20国集团环境与气候部长联席会议、第77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COP27等重要场合和时机,组织召开COP15重要议题交流会、高级别圆桌会、吹风会等。

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举办过程中,中方将继续发挥好主席国作用,在《公约》秘书处和主席团、东道国的支持下,与各缔约方、国际组织和相关利益攸关方一道,不遗余力地推进谈判进程,凝聚国际社会最广泛共识,推动“框架”达成,确保在蒙特利尔举办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插图作者:中国日报 李旻)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