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022年11月21日电(记者宋平) 来自联合国技术银行理事会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专家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但区域经济和数字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受疫情影响以及从疫情中复苏的能力显著不均。中国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南南合作中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意义。
11月18日,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携手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在线上联合举办“科技创新的南南实践与互鉴”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融入数字化浪潮,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携手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积极献计献策。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包括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联合国技术银行理事会副主席索尼娅·巴希尔·卡比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产业政策研究处主任原口信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太东,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
究中心执行主任程华。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南南合作不仅需要国际技术转移和合作,更需要相互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激励举措。中国领先科技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实践与经验,将为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提供有益借鉴,帮助它们在数字经济时代创造、获取和吸收更多创新知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自立能力。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驱动力。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白皮书,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6.39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8%。
联合国技术银行理事会副主席索尼娅·巴希尔·卡比尔表示,新冠疫情暴露了现有世界经济格局的弱点,拥有更强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国家能够采取更快、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她指出,近年来,南方国家(Global South)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超过一半。据联合国,南南贸易额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占世界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来自南方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与政治对话和金融合作一起,南南合作促进了大量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交流。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产业政策研究处主任原口信也表示,先进的数字技术正在推动各国工业增长,新冠疫情期间,数字化技术也为工业企业保持韧性提供了支撑。
索尼娅·巴希尔·卡比尔同时指出,面对新冠疫情,当今世界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数字鸿沟、数字素养不足,以及部分地区缺乏相关基础设施和应用等。有必要利用技术创造“数字金融足迹”,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促进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提高人们的数字技能,促进数字治理,例如为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制定合理的法律框架,以建立对监管系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