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开瑶乡幸福路 中建铁投天巴高速项目隧道实现全洞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15 17:1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15 17: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朦胧云雾里,一江碧水穿城而过,群山叠嶂处,林郁郁葱葱,山奇崛陡峭,这里是广西河池市,也是中建铁投华南公司天巴高速项目所在地。11月9日,天巴高速项目东兰1号隧道双幅顺利贯通,标志着该合同段打赢了9座隧道全幅贯通的攻坚战,为2022年底实现全线主体工程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建铁投华南公司天巴高速项目地处广西河池市,项目全线总长21.9公里,合同额31.08亿元,桥梁工程包含24座;隧道工程包含主线隧道9座,排水隧道2座。该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区域高速公路网,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快地方经济和促进国际间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隧道施工作为天巴高速项目建设的“重头戏”,从开工的第一天起就备受业主、政府和项目的关注,“压力要转化为动力”在项目经理李宝权的带领下,项目全体鼓足干劲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项目标段位于天峨县和巴马县之间,天峨县是国家重点林业县,县域境内有国内第二大水电站,高山密布、层林叠嶂中,高崖险坡层出不穷,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无论是隧道山体内的溶洞,亦或是降雨引发的山体坍塌都给施工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广西山水的奇崛给项目建造总监任祝林留下深刻印象。“东兰2出口隧道,光修施工便道就用了3个月,”任祝林说,在气候与地形原因的双重作用下,施工便道经常一边正常使用、一边进行维护修缮。同时,由于项目沿线地理特点的原因,导致无法在项目施工现场正常打井取水。为保障施工用水和用电,项目采用架设管线方式在全标段工架设20公里的饮水线、30公里的施工电线。

溶洞的处理是喀斯特岩溶区隧道工程建设的一大难点,如何确定山体中是否有溶洞以及确定溶洞的大小、位置就成为隧道开掘的首要先决条件。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给山体做了“全身”扫描,采用半航空物探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同时进行超前水平钻探进行取样,给山体做“穿刺”,通过半航空物探和超前水平钻探技术相结合,项目在“都楼4号”隧道山体内成功发现高达40米的巨大溶洞,项目及时调整方案,最终成功实现与大溶洞“擦肩而过”。

隧道工程隐蔽项目多,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作业空间狭小,施工安全风险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项目采用数据监测手段,在隧道内埋设监测元件,通过数据化分析实时进行岩层变形监测,对隧道坍塌风险进行精准预测。同时项目还引进了拱喷一体化台车、三臂凿岩台车、自行式液压移动栈桥等业内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实现了隧道全机械化施工,极大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减少了隧道内人工作业,保障了施工安全性。

种种困难终究被克服,洞通依旧如约而至,项目副书记周庆感慨“万事开头难!”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最终三个月内完成了主要征迁工作,为前期进场施工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2021年春节后,项目1200余名工人陆续就位,9条隧道同时实现进洞施工,项目建设顺利步入正规,经过554个昼夜的艰苦奋战,项目相继创下全线首座隧道进洞、全线首座隧道双幅贯通、全线首座长隧道双幅贯通等履约佳绩。

清晨,当几缕晨光从雾色沉沉的山林间洒下,一条串联起天峨、巴马数十万群众的幸福大道正日渐显现。9座隧道全幅贯通后,项目部将围绕主体工程贯通目标继续全力冲刺,为这条幸福路不懈努力。(图片由杨志鑫、周庆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