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瞄准中俄,美国“两线作战”的“自信”从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14 19: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美国日前发布的最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显示,美国已经把中俄一起当作战略对手。美国试图依托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及庞大的盟友体系,向中俄同时发起挑衅,打压两国的发展,以维护自身霸权。在具体策略上,美国打击俄罗斯更多通过间接方式,而面对中国则是“亲自下场”。这种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逻辑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全球安全和发展的不确定性,最终也必将产生反噬效果。

近期,最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出台,多家美国重要媒体的评论都认为,美国已经把中国和俄罗斯同时选择为战略对手,而且不惜进行“两线作战”。一方面,美国不仅无意促使旷日持久、造成无数生灵涂炭、给全球带来重大安全和经济挑战的乌克兰危机早日停火,反而越来越通过数量庞大的军事援助深度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美国还不断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所谓的“价值观外交”,最大限度地打压中俄两国,试图借机强化其冷战后获得的全球霸主地位。

拜登上台后,其外交政策的指向性更加明显,把特朗普时期的单边主义调整为“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希望借助西方的“集团”力量在短期内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先是在其领导下继续推动北约东扩,在俄罗斯西部边界动作频频,公开无视俄罗斯在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等问题上提出的战略“红线”,将俄罗斯逼到墙角,不得不作出强硬反击。对中国则表现出“灵活”一面,表面上以“竞争”代替对抗,实质上依然是最大限地遏制中国崛起,破坏中国赖以发展的外部环境。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复称俄罗斯“非常危险”,是对“国际秩序的持续威胁”。对中美关系,该报告则较2021年《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迈出了更危险的一步,中国由“可能的国际秩序竞争者”变为“唯一兼具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以及日益强劲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支持其实现意图的竞争者”。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国政府没有听从基辛格“不要同时与俄罗斯和中国作战”的劝告,盲目自信地认为能够同时“战胜”中俄两个大国。这一方面源自于其远远超过其他大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另一方面是拥有北约、G7这样的战略工具,以及新拼凑起来的各种多边框架。美国似乎获得了整个西方的全力支持,在中美俄三边新“博弈”中胜券在握。然而实际上,无论是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国际格局的走向,还是中美关系的内在发展逻辑,都存在着美国难以把控的前景。而美方的一意孤行,除了让世界重回阵营对抗,让全球经济在疫情后复苏的步伐受阻,还会使欧洲大陆甚至更广阔的地理空间陷入二战后最危险的境地。

在美国方面看来,对待中国和俄罗斯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打击俄罗斯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即美国不用直接走向前台,避免与俄罗斯正面的军事对抗,只是通过把更多的乌克兰人推上战场,让欧洲做出巨大牺牲,以及上万项对俄制裁措施,就能帮助美国实现既定目标,让俄罗斯濒临崩溃。美国需要做的,还有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利用舆论战、信息战等方式破坏俄罗斯及其领导人形象。

而对待中国,美国则要亲自“牵头”,从过去贸易脱钩的方式,转变为技术封锁加上强化反华联盟,推出所谓新版“印太战略”,试图把中国困在其精心设计的“囚笼”当中。同时,利用乌克兰危机把中俄两国深度捆绑,搅动台海局势,利用新疆等问题大做文章,也是美国近期对华政策的“重点”。在美国自相矛盾的思维中,既承认中俄在冷战后的国际秩序中“受益匪浅”,又无端指责中俄要重塑国际秩序;既表示理解不少国家对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感到不安”,又拒不放弃挑衅中国的政策,不惜触碰和损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可以看出,目前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中,美国一厢情愿地把中俄作为反西方的力量,准备利用自己的优势,重复冷战时期对付苏联阵营的老办法,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试图建立一个有利于维护自身霸权的国际体系。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地区冲突叠加共振的背景下,美国的做法,不仅导致与中俄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尖锐,激化已有的分歧和对抗,而且使全球安全和发展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中俄等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未来的世界是多极化的,希望国际秩序能够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给各国一个平等的机会。美国靠牺牲别国利益来巩固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做法,违背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国际潮流。

在中国看来,大国之间的协调与良性互动,形成一种稳定、均衡的相互关系格局,是最理想的选择,也是为全球和平与发展承担起相应责任的正确方式。而在美国看来,大国正在进行一场决定未来走向的“斗争”,把一己私利美化成“民主战胜专制”。事实上,正是美国的恣意妄为导致冲突四起、公理难行,其领导的北约本来就是冷战的产物,不仅没有和华约一样走向消亡,反而在人类社会应该和谐共处的“后冷战”时代频繁动用武力,成为美国干涉国际事务和他国内政的工具。

图片来源:新华社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本应是人类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化,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密切彼此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结果反而被美国肆意用于政治和军事目的。为了实现在半导体和芯片技术方面的对华封锁,美国一再栽赃嫁祸,试图用制定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壁垒,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结果只能是阻碍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发展,使保护主义和干涉主义的行径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

从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可以看出,美国在遏制中俄的发展上更注重技术层面。从过去攻击制度、道路到更看重技术、舆论等手段。其做法不仅给中俄实现民族复兴的正常诉求带来干扰,还反噬到了西方盟友和本国民众,是难以持续的,不管其执政者做了怎样的“包装”,最终的结局是早已注定的。

现实世界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对以合作促和平、以合作谋发展的时代大势,面对气候变化、流行性疾病、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美国政府应该改弦更张,在对华、对俄政策上保持理智,回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上来,真正实现大国间的安全互信和战略平衡,共同为全球的稳定做出贡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Primal fear"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