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考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获悉,前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乐器协会组织专家对我县进行考评,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办公会审定,兰考县正式被授予“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称号,有效期四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黄沙漫天,焦裕禄书记为治理“三害”种下的小树苗,而今英姿挺拔、下自成林,群众亲切地称它为“焦桐”。上世纪八十年代,勤劳智慧的兰考人用泡桐树,制作出了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昔日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变成了一方百姓新的致富密码。
在堌阳镇徐场村、双井村,能看到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他们有做古琴的,有做琵琶的,还有做琴弦、琴桌、琴凳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进入二十一世纪,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与兰考合作投资成立上海牡丹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分别于2016年、2022年在兰考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生产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培养了一批民族乐器匠人。目前,兰考县共有各类民族乐器及配套企业219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产品主要有古筝、古琴、琵琶等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年产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600万套,产量约占全国的33%,桐木音板占90%,年产值30亿元,从业人员1.8万余人。打造出的中州、焦桐、君谊、琴昇等30多个知名品牌,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乡”。
2019年,占地321公顷的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项目开始实施,建成占地2.8万平方的音乐小镇商业街,敦煌、朱雀等国内知名品牌相继入驻;建成占地3.5万平方的16栋标准化厂房,引进扬州、深圳等地音乐龙头企业,扩充箜篌、吉他、文创产品种类,形成制作、展示、销售、电商、物流、演艺、培训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围绕“内涵做深、外延做大、品牌做强”,我县与中央音乐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国兰考民族乐器发展研究院和乡村音乐教室,同时派驻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师,开展民族乐器制作研究、演艺演奏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同时,外部加强与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合作;内部与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兰考三农职业学院等进行深度合作,开展研学培训1.3万余人,举办文艺汇演300余场。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谋划兰考分院建设,为兰考定制化培养乐器专业人才。邀请业界众多领军人物进行技术指导,打造核心专利,600余名本地农民成长为民族乐器工匠。代表焦裕禄精神的泡桐,与继承焦裕禄干劲的乐器产业,在兰考大地深深扎下了根。
泡桐树改变了兰考的面貌,也造福了一方百姓。兰考县大力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致力于把泡桐打造成富民大产业,实现“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努力在脱贫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
(摄影:李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