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碳中和推动碳达峰绘实生态文明发展底色

2022-08-24 11: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中国政府网发)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绿色转型的同时,我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科学考核、狠抓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有序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做好顶层设计,用活碳排放“双控”机制。我国正处于能源发展与转型的关键历史节点,碳定价政策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为此,要持续实行碳市场、碳税、绿色溢价补贴、碳汇等一揽子碳定价政策,结合电力市场改革等辅助政策,疏通全价值链的碳价传导机制,有助于明确规则、调顺激励,引导经济社会整体的零碳转型。同时,坚持全国一盘棋,重点加强高碳排放企业的减排力度,继续健全“双碳”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能耗“双控”制度和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效激励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发挥好竞争优势,通过设定合理的时限来引导低效的粗放型企业退出,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发挥科技创新,激活碳排放“双控”动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进低碳技术应用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抢占低碳科技高地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基础。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科技落地和难点问题攻关,汇聚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减排措施、管控技术等科技攻坚。抓紧部署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同时,还要加快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和核电等相关材料技术、氢燃料技术、储能技术、微电网技术等领域的研发突破和商业推广,不断提高转化效率,以实际成效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结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能源转型,盘活碳排放“双控”市场。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硬约束,可以说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构建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逐步降低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和高含碳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大力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低碳、零碳技术,降低设备能耗,提升终端用能部门的电气化率,统筹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拿出披荆斩棘、闯关夺隘的拼劲,秉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韧劲,切实贯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新贡献,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艾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