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山地旅游,促进亚洲山地文化互鉴

发展山地旅游,促进亚洲山地文化互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18 15: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共同主办的2022亚洲山地旅游推广大会在国家山地旅游联盟总部举行。活动旨在为亚洲国家共同打造山地旅游品牌,促进山地旅游交流与合作,倡导各国在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过程中,努力造福山地民众。

山地旅游是旅游业重要支柱,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山地旅游占全球旅游市场约20%,年产值1000至1400亿美元,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山地旅游潜力巨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山地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进入山区开展旅游活动时,自然会和当地居民及当地文化空间进行交流,融合互鉴,所以发展山地旅游也承载着国际旅游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领略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与会并表示,亚洲是人类最早定居地之一,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亚洲山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许多独具特色、成熟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无限。他建议,要勇于打破区域、国别限制,推动“旅游无国界”理念真正落地,促进旅游特别是亚洲山地旅游的迅速恢复。以旅游带动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以旅游推动文化互鉴、文明交流,增进亚洲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为减少地缘政治偏见、消除疑虑、防止冲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

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区境内绵延125.8平方公里的高山原生态杜鹃林

贵州地处亚洲东部、中国西南,是典型的山地省份,境内山脉纵横、绵延起伏,处处显露着山地气质、迸发着山地活力、演绎着山地传奇。发展山地旅游,不仅利于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还能促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卢雍政向大会嘉宾推介贵州特色喀斯特山地旅游,贵州因山而名,全省土地面积92.5%为山地和丘陵,是多山、多河、多瀑、多洞、多湖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同时,贵州向山而生,民族文化多姿多彩,18个世居民族与山相安生、与水共流长,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存把贵州点缀成“文化千岛”。全年330天以上可进行户外运动,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拉力、漂流、攀岩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是“户外运动天堂”。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云山茶海生态旅游度假中心 袁福洪 摄

近年来,依托全域山地资源优势,贵州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据了解,除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外,“十三五”时期前四年贵州全省接待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2021年贵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2%,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卢雍政表示,贵州将主动适应疫后旅游变革调整期,以文化旅游融合为根本,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方向,提升贵州山地旅游业态,坚持道法自然实现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深化对山区旅游发展的沟通交流,共享贵州、亚洲乃至世界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红利,合作开展高水平旅游投资,打造一流旅游景区、乡村民宿、度假酒店和新兴业态。(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