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都安德街道广福村:让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美美与共”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8-04 16:59
2022-08-04 16: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成都郫都安德街道广福村:让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美美与共”

生产生活环境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成色。如何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描绘美丽乡村图景,建设幸福和谐家园?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来回答这一问题,并朝向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两出两筹” 激发乡村美丽蜕变

在广福村,村民们深刻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村干部的事情,更是全村上下的大事。

“两出两筹”是广福村在乡村治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为解决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提出的创新之举。“两出两筹”即通过村上筹资出智,村民筹资出劳,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实施道路改造、农村改厕、三水共治等工作,号召村民广泛参与、共建共享,合力建设美丽家园。

广福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前,整治环境、美化村容这些都是由村上来买单,老百姓参与性、积极性都不高,后期维护效果也不好,但是提升村容村貌关键还是要靠村民自身。”于是,广福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事会、院落坝坝会,和村民一笔笔算好集体账,通过充分讨论,最终形成了“两出两筹”的模式,不断激发群众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的积极性。如今,广福村已经构建起“党员分片包干+村民广泛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成立了志愿服务队12个,全力营造“谁参与谁受益”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广福村还积极发挥民主协商作用,构建“大家事大家商大家办”的协商议事机制,让群众真正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中。广福村将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在内的诸多事项直接摆在议事会桌面上,晒在民主监督阳光下,发动大家评大家议,在村民代表的一言一语中碰撞出智慧火花,最终转化为大家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让协商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通过“两出两筹”、民主协商等模式,群众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农村“颜值”也逐渐刷出了新高度。

成都郫都安德街道广福村:让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美美与共”

  “产业”变“风景” “美丽”成为“生产力”

美丽乡村需要好的人居环境,乡村振兴也需要产业的发展助力。为此,广福村将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整治齐抓共管的局面。

干撕韭黄既是广福村的“金字招牌”,也曾经一度让人十分头疼。从前,广福村的干撕韭黄会产生大量的废菜叶,为了处理这些废弃物,村里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理。但是在引入了润禾家园项目后,村里的废弃韭菜叶转化为了韭菜调味品等产品,还通过与多个制药研究机构合作,从韭菜中提取出了对人身体有益的物质,废菜叶转身一变成了宝。环境好了,收入还增加了,村民们个个打心底里高兴。

这几年,广福村更是发挥创新精神,探索实践了集建入市、租赁共享、作价入股、独资投建、集权扩产5大土地经营模式,盘活了全村5个闲置院落资源,招引来泥巴小院文化创意体验园、韭小二民宿、韭福民宿、亶爰民宿等项目,聚力打造集“火锅+文创+产品展销+民宿”为一体的林盘新消费场景。2021年,广福村村固定资产达7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

如今,广福村有“韭海波涛”的田园场景、产村融合的精深加工场景、韭文化民宿和韭菜特色餐饮的新消费场景,这一个个新场景不仅成为最美的风景,也成为了致富“生产力”。茂林掩映的林盘院落、成片的大田景观、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的院落,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展示着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