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合肥普瑞眼科发布全数字化定制角膜塑形镜验配新技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7-25 09:52
2022-07-25 0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介绍,2020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高中生近视率已达80.5%,中国不仅是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还存在严重的近视低龄化问题,高度近视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图/廖荣丰教授视频宣讲

普瑞眼科安徽省区总院长廖荣丰教授表示,近视防控需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国6岁儿童中45%已经失去了远视储备,6-10岁的孩子近视度数增长最快,如果近视度数的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眼轴过长会导致眼底病变,严重时会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防止近视向高度近视发展是近视防控的一个关键点。对于近视后的干预手段,当前的近视防控市场十分混乱,近视防控产品应当要有循证医学的依据。例如有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以及特殊的隐形眼镜,包括离焦设计的软性隐形眼镜或离焦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低浓度的阿托品以及角膜塑形镜。

晚上佩戴,白天即可畅享清晰视界的角膜塑形镜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认可,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较为有效的手段。传统的角膜塑形镜验配十分依赖于医生和验配师的经验和技术,对患者的角膜形态也有一定要求,这使得很多孩子被“拒之门外”,而数字化定制技术可以把验配范围放得更广,助力验配者“扩能增效”。

7月23日,“全数字化定制角膜塑形镜验配示范基地”落地合肥普瑞眼科医院,普瑞眼科(集团)儿童眼病与视光事业部技术总监,美国新英格兰学院视光学博士、美国视光协会角膜病与隐形眼镜分会会员、AAOMC 美国角膜塑形镜和近视防控协会会员陆燕博士莅临瑶海院区,携手合肥普瑞眼科医院近视防控专家团为近视儿童及青少年的家长们答疑解惑。

图/会议现场

由普瑞眼科(集团)闫妍、陆燕、崔敏、陈珺、梁玲玲五位博士组成的“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验配指导博士专家团”,已高质量的完成了前期临床数据调研、验配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今后将由五位博士专家,指导和监督数字化验配角膜塑形镜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图/陆燕博士授课

专家团代表陆燕博士介绍角膜塑形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历经过多次迭代,全数字化定制是角膜塑形镜未来发展的趋势,更大程度上能满足医生对个性化处方的需求,更好匹配患者的个体差异。它在其他不少国家已经普及,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角膜塑形镜市场中,数字化定制的角膜塑形镜占比达到了70%。之所以有这么高的验配率,首先,是因为数字化定制镜片测量更加精准,患者佩戴后可取得更优的塑形效果,从而打破以往角膜塑形镜需要试戴的常规。它可以轻松验配不对称角膜形态的病例,这类角膜形态用试戴片系统的角膜塑形镜往往经历多次,换片也难以适配成功。其次,视达佳数字化定制的镜片采用高透氧性材料,透氧性好会带来更优的角膜安全性。由于精准的设计和卓越的材质,首次佩戴的异物感都很轻微,孩子配合度好,相对更能坚持。

全数字化定制角膜塑形镜它能做不规则角膜形态的验配,给那些因为角膜形态不能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孩子提供了更多可能。对于常见角膜形态,不用试戴,可以设置常用模板,提高验配效率,节省临床时间。而且它的定制周期短,一周内就可以取到镜片,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图/刘红山院长授课

活动现场,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院长刘红山博士表示本次普瑞眼科发布的全数字化定制角膜塑形镜,基于患者角膜地形图数据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一眼一镜”,是一种为患者量眼定制的近视控制解决方案。数字化定制角膜塑形镜,医生可通过软件的荧光素图和泪膜高度图,直观地看到验配后的预估效果,再根据患者情况精细化调整个别设计参数,一次性验配成功率非常高,且数字化定制的镜片采用高透氧性材料,透氧性好,设计也更适合亚洲孩子的角膜形态,眼睑异物感小,佩戴舒适,更利于孩子坚持佩戴。

图/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验配认证证书授牌

图/”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验配示范基地“授牌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深耕合肥16载,一城两院战略布局,致力于为每一个孩子提供科学的近视防控方案,先后被授予全国角膜塑形镜安全重点监测哨点单位、安徽省儿童少年基金会青少年视力康复基地。合肥普瑞眼科医院16年来,已形成了眼科医生+高级验配师+视光会员组成的专业医疗服务团队,一对一进行技术把控、验配指导和终身制会员服务,保障患者全程无忧、安心佩戴。

  图/就诊现场记录

值得提醒家长的是,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是一项医疗技术,需要在规范、严格、科学的前提下佩戴,佩戴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经由专业培训的眼科医疗人员进行验配。一旦验配了角膜塑形镜,将意味着这项医疗服务的开始,近视防控需要长期管理,谨遵医嘱和每一次的随访复查都尤为重要,树立科学的近视防控理念,共同守护孩子的清晰视界,让他们都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