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实验舱顺利入轨 五院人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今天下午2时22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完成一次展开,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问天实验舱顺利入轨 五院人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24 22: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24日电(记者 赵磊)今天下午2时22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完成一次展开,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问天实验舱是我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主要任务是具备空间站组合体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具备与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转位和停泊的能力;支持航天员在轨驻留,提供专用气闸舱和应急避难场所,保证航天员安全;支持开展密封舱内、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问天实验舱体型巨大、功能强大、结构复杂、指标先进,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在我国航天器研制历程中创下多个新记录,是中国航天奋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之后,问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前向对接,完成“一”字构型。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在有人的状态下迎接航天器的来访。

问天实验舱,称得上“更大、更强、更全、更优、更细”。

身高体重更大

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舱体总长17.9米,直径4.2米,发射重量达23吨。这块头和分量,跟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差不多,是全世界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主动飞行器。

问天实验舱的工作舱是迄今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单密封舱体。“新房上线,欢迎入住!”舱内设有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完成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更加温馨舒适,而且“床位”数增加到6个。后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后,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实现“太空会师”。空间站“满客”运行。

问天实验舱还配备了一对双自由度柔性太阳帆板,全部展开后的翼展超过55米,比半个足球场还要长。这也刷新了我国航天器在轨使用太阳帆板的纪录。

系统功能更强

问天实验舱是一个集平台功能与试验载荷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选手。

平台功能方面,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也就是说,在天和核心舱“想休息”的时候,问天实验舱也能顶上,“带你一起飞”!

问天实验舱不仅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而且提供专用气闸舱和应急避难场所,保证航天员安全。这些让中国空间站的在轨运行风险更加可控,在轨长寿命运行更加可靠。

在试验载荷功能上,问天实验舱装载了8个实验机柜、22个舱外载荷适配器,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工作,出了“卧室”就能“上班”。中国人也能在太空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了!

问天实验舱的太阳帆板面积大、柔性也大,带着这样大的一对“软翅膀”进行交会对接,控制难度之高堪称空前。为了降低系统复杂性和在轨风险,问天实验舱也相应地实现了多个系统功能创新,如采取太阳帆板二次展开方案,发射后先展开约五分之一的长度,待对接完成后再展开到位。这提高了可控性,能够确保问天实验舱尽快到达母港,保证任务稳妥成功。

能源保障更足

问天实验舱的能源管理系统十分强大,自带高性能“发电机”与“配电器”。

问天实验舱的每个太阳帆板展开面积约110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一套三室一厅房子的面积。两个硕大的太阳帆板一起工作,将有效收集更多的太阳能,每天平均发电量超过430度,为空间站运行提供充足的能源。放在地面上,这个日发电量足够一个北京市的普通家庭用上一个半月。

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后,天和核心舱的一个太阳帆板将转移到问天实验舱资源舱的尾部,天和核心舱将“专心致志”地进行空间站管理工作,而问天实验舱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发电站”。届时,问天实验舱的3条能源母线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组合体源源不断地供电送能。

出舱气闸更优

在问天实验舱中,气闸舱的视觉效果十分独特,外方内圆,是空间站系统唯一一个看上去是方形的舱体。里面圆柱状的,正是航天员开展出舱活动时的“更衣间”——出舱气闸。在这里,“更衣间”的空间更大了,航天员在这里作出舱准备和舱外返回时,可以更舒展、更从容,未来将成为整个空间站系统的主要出舱通道。

出舱气闸还有一个直径达1米的大门。航天员从这里进进出出,不仅更加方便了,而且还能携带大个头的设备出舱工作,舱外工作能力大大提升。

出舱气闸的外面,是看上去像方形的外壳。这是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上面配置了22个标准载荷接口,其中一部分还配备了流体回路温度控制。未来十年,在空间站搭载的科学实验载荷,可以通过机械臂精准“投送”到自己对应的标准载荷接口位置,“即插即用”,不再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人工操作了。

舱外操作更细

问天实验舱是空间站系统中舱外活动部件最多的舱体,大量的舱外设施设备更好地保障了出舱活动,也为更精细的舱外操作提供了支持。

问天实验舱将在气闸舱外携带一套5米长的“小臂”。这套7自由度的机械臂小巧、精度高,“小手”方便抓中小型设备,做更为精细的操作。小臂还可以与核心舱大臂级联成15米长的组合臂,开展更多的舱外操作。届时,组合臂能够在天和、问天、梦天的空间站三舱组合体之间爬行,“机甲战士”能控制的舱外范围就更大了。

在问天实验舱的舱外,还设置了2台云台灯、4台高清摄像机,能够一边打光追光、一边拍摄录制。通过它们,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地面测控人员更清楚地看到、时刻关注到,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及时的安全保障。另外,它们还能再太空中拍摄许多“壁纸大片”“唯美视频”,将美轮美奂的地球和外太空呈现在世人面前。

问天新征程,一站定苍穹

“更大、更强、更全、更优、更细”的背后,是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不懈奋斗。

为了完成问天实验舱这样巨大规模的航天器研制任务,五院设计研制队伍团结各方力量,自立自强拼搏,勇于创新突破,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努力。仅反映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初样研制阶段概貌的总结文件,就有28章、近700页、60多万字。在正样阶段,队伍超常工作,扎实推进三舱总装、测试联试等各项工作。2022年4月11日,问天实验舱完成出厂评审。

久有凌云之志,“问天”逐梦太空。2022年4月24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当天,问天实验舱发射场试验队从北京乘坐包机出征文昌。在万米的高空上,全体试验队员挥动手中的小国旗和航天旗,一起唱响《歌唱祖国》。问天实验舱责任总指挥潘平鼓舞大家,“让我们以确保圆满成功的实际行动,践行‘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庄严承诺!”

“问天新征程,一站定苍穹。”伴随轰鸣的火箭腾空声,问天实验舱进入苍穹。目前,问天实验舱在轨动作标准、姿态完美,即将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为空间站在轨建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问天”之后,“梦天”也将很快起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决胜在望!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