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6月23日电 近日,2022中非教育学院院长论坛以线上会议方式成功举办。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中国教育部、6所主要师范大学和非洲12个国家的大学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围绕“共同构想教师教育,迈向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坦诚交流和深入研讨,在教师教育发展路径、政策实践与学术研究等方面贡献宝贵经验,共同擘画中非教师教育机构合作蓝图。
《教育2030行动框架》指出,教师是实现教育2030议程目标的关键。《非洲大陆教育战略(2016-2025)》(CESA)将“在各级教育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和适切性”作为其十二大战略目标的第一项,旨在“建立有质量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为非洲大陆培养高效、拥有非洲核心价值观、有能力实现非盟愿景和雄心的人力资源”。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简称“农教中心”)联合承办本次论坛。来自中国、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和科特迪瓦等国的教育学者、国际机构官员以及中非多所高校的师生共计1400余人在线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先生,非洲联盟教育、科学、技术和创新委员穆罕默德·贝尔霍钦(Mohamed Belhocine)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和对外联络部门杜越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主任横关祐见子(Yumiko Yokozeki)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主持。
秦昌威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将坚持根据非洲国家教育发展需要,积极分享中国教育发展经验,帮助非洲培养各类人才,为非洲的崛起提供教育支持。
穆罕默德·贝尔霍钦(Mohamed Belhocine)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本次论坛的召开是对《非洲大陆教育战略(2016-2025)》(CESA)的积极响应。他衷心希望本次论坛的开展和后续合作能助推该战略目标的实现,期待双方一同构想未来的中非教师教育,共同建设一个一体化、繁荣发展的新非洲。
杜越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中非双方应共同应对挑战并紧抓合作新契机,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加强各地的互联互通,实现非洲大陆的发展潜力。
横关祐见子(Yumiko Yokozeki)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在交流讨论中借鉴彼此经验,探寻合作契机,共创互惠共赢道路,用实际行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周作宇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中非教育学院院长论坛的举办,有助于推动在中国和非洲国家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助于深化中非传统友谊,增进中非人民感情;有助于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主旨演讲环节由农教中心执行主任曾晓东教授主持,来自中国和非洲的四位官员和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教授以“中国的教师队伍建设:过去、现在与未来”为题,简要回顾中国教师教育机构发展历程,重点分享了中国在教师培养、支持教师持续发展、激励和保障教师利益方面的政策、实践与经验。他指出中国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将加强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同时保障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养,实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现代化。
教育国际(非洲区)首席区域主管丹尼斯·辛友罗(Dennis Sinyolo)博士在“非洲的教师和教师教育”的主旨演讲中,首先探讨了教学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的特性,然后以大量数据说明非洲存在的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差距问题。他认为全球发展议程和非洲发展议程中所设置涉及教师的发展目标是弥补差距的机会,继而他向高等教育机构、各国政府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分享了题为“从美国教师教育教材内容价值取向看中国教师教育教材的优势”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应加强教师教育在国家、国际层面上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探讨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等议题,以及促进教师教育教材在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共同打造更加公平、和谐与包容的教育未来。
非洲教学规范机构联合会主席、尼日利亚教师注册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乔赛亚·阿吉博耶(Josiah Ajiboye)教授围绕“非洲教师教育机构建设”的主题,介绍了非洲教师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指出目前非洲各区域教师教育机构在机构数量、招生数量以及支持教师长期发展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他表达了在中国和非洲之间推动跨国师资流动、增强教师教育机构学术交流的意愿,以期赋能教师,实现中非高质量的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