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光谷发挥园区场景优势 全力支撑网信产业生态构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17 13:0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17 13: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中国电子成员企业,中电光谷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使命也更加坚定不移。近年来,中国电子正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的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希望统筹各方力量解决一揽子“卡脖子”问题。中电光谷积极围绕网信产业链在全国进行业务布局,充分发挥全国产业资源共享平台优势,集聚网信产业生态资源,壮大网信产业力量。

目前,在全国42个城市76个园区中,已经有成都芯谷、中国电子西部智谷、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中电科创园(天津)、宜昌中电网信园、苏仙产业开发区中电OVU产业园6个园区被授予了“PKS联合创新空间”称号,成为打造网信产业生态的重要力量和载体,还有更多园区也正在积极探索和参与。

同时,针对网信产业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状,中电光谷立足于自身运营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武汉),力推产教融合,并通过央企网络安全人才培训摸索出一套模式,下一步将在全国园区进行全面推广,助力培养更多网信人才。

聚集网信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构建网信产业生态,生态链上的每一环都不可或缺,中国电子基于“PKS”底座组织构建了包含芯片、整机、网络、云、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核心产品的“芯、端、网、云、数、智”安全先进绿色计算产业链。建链、展链、强链、护链,正是中电光谷深耕产业园区行业多年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中电光谷在全国各地新布局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芯、端、网”等核心产品的重要产业节点。

在成都双流区,作为电子信息主阵地,成都芯谷正在不断发挥产业组织的作用,围绕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以及重点头部企业关联配套企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加快产业聚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实现企业发展、园区繁荣、产业升级的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目前,成都芯谷研创城入驻企业90余家,其中具备行业领先属性的头部企业30余家,已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后端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等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环节。华大九天致力于面向泛半导体行业提供一站式EDA及相关服务,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EDA龙头企业。成都华微是国家"909"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国家首批认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以芯片设计为主,辅以电子应用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中电九天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制造型企业提供核心工业软件、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以及全方位规划咨询服务。

位于长沙高新区的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是中电光谷正着力打造的国家级网信产业示范基地,引领长沙高新区产业地标4.0升级版,塑造湖南特色产业新名片。截至目前,园区已引入包括国内信息安全领域龙头企业北京天融信、数字政通、天维讯达、中国软件、湖南竞网等140余家企业。2020年项目获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中电分园)”,并入选2020年湖南省“5G+制造业”典型应用场景、长沙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应用场景。

在陕西咸阳,中电光谷协同彩虹集团、咸阳高新区,打造3200亩中国电子西部智谷产业新城和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导入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虹宁玻璃、冠捷科技(咸阳)等基石企业,形成了从石英砂到电视整机的全产业链。2021年,中电光谷又与彩虹集团合作在南通打造东部智谷项目,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一西一东遥相呼应。

在四川绵阳,中电光谷将依托长虹、京东方等产业龙头,引进和培育“屏-端-光-磁”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希望将原本远在珠三角的供应链配套落到绵阳本地。

对于发展成熟的园区,中电光谷也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进一步整合“云、数、智”等产业资源,武汉光谷软件园、中电光谷青岛园区以软件信息服务业带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此外,中电光谷以黄冈、鄂州的传统制造业园区为基础,将智能制造与PKS工业互联网相结合,积极探索自主可控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联合西门子打造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服务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未来,这样的模式将在宜昌、温州等更多项目进行新的尝试。

园区的产业网络在全国越织越大,一方面完善了网信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中电光谷与多地政府联动,通过跨区域的生态与资源整合,也有利促进了各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中电光谷将进一步融入中国电子的发展战略,依托在全国的产业园区网络和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扮演好产业组织者、服务者的角色,为壮大网信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