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马仕超越Hermès,这家杭州企业凭什么
中国土生品牌跟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同台竞技,谁会更胜一筹?
对47岁的老品牌万事利丝绸来说,与输赢相比,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要勇于展示自己的底气。
而万事利的底气,则来自于其核心科技。
2018年,吸引了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关注的,正是万事利独创的全球最先进的IART双面数码印花核心科技——传统的方式是透染,即颜料只能从一面渗透至另一面,其花型色彩的清晰度、均匀度和牢固度自然不能与人工智能加持的双面印花相比。
面对奢侈品集团提出的排他合作协议,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条件:该集团旗下的所有用到万事利技术的国际品牌产品都要同时出现万事利的logo,“我们希望借助自己手中独有的核心技术提升市场话语权,并借力国际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要让国内外消费者都知道中国的丝绸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经验老到的国际品牌,将万事利的logo藏在隐蔽角落——打出了却没露出。
直到现在,李建华回想起这件事,仍不能释怀。
从那次之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用创新科技颠覆传统的丝绸纺织业,让这个最古老的行业再次成为创新的策源地。
联手鲸探试水数实融合
不到1分钟售出6万件数字藏品,对在传统制造业摸爬滚打的万事利来说,不免令人兴奋。4月22日,万事利首次在国内数字藏品领域头部平台“鲸探”上牛刀小试,利用其全新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超级算力的“万事利AI平台”设计了三款以杭州标志性城市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数字艺术藏品,就取得了这个惊人的成绩。
要知道,传统渠道和销售模式下,6万件实体产品,可能要花数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而在元宇宙的世界中,化身为数字产品,则可以把时间缩短为分秒计。
这三款由万事利人工智能设计而成的丝巾,通过将艺术与生活的交融,呈现出京杭大运河、最美西湖、文化良渚三大杭城特有的人文IP,同时结合钱江潮、良渚文物、西湖莲叶、三潭印月等手绘元素,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江南特色浓缩在一方丝巾上。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可以在抢到任一款藏品后,还可拥有定制实物商品的功能,可一键付费定制由“万事利AI平台”AI设计、生产且与藏品相对应的丝巾实物。
这是“鲸探”首次将数字藏品与定制化实体藏品进行绑定。
蚂蚁区块链技术的加持让藏品在数字虚拟世界里有了唯一性,“万事利AI平台”为定制的实物丝巾都加入与数字藏品对应的链上唯一AC编码,以此体现特别的专属感。
然而,定制化的产品,是否会抬升万事利丝绸的生产成本?
“我们的柔性生产能力,最小单位是一条丝巾,而且生产成本与批量生产不相上下。”李建华表示。
用AI设计师破解“美的密码”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奢侈品大牌的设计就是与美划上等号的,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的设计就是美的,他们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李建华随手指了自己办公室墙上一幅艺术装饰画说,这幅画的绿色、白色、黑色的比例大概是70:25:5,就像人脸的“三庭五眼”一样,这是有美的规律的。
在他看来,任何大牌的设计密码,都是可以破解的。
所要借助的工具,就是人工智能。
如果为全世界一个人设计10万条丝巾,是10的17次方个方案,但是万事利人工智能的设计能力,是10的27次方。
如今,万事利丝绸的人工智能设计已经问世。微信搜索“万事利高端定制礼”服务号,按照指引在底部菜单“丝礼定制”进入AI设计,选用艳丽的克莱因蓝和金黄色,马鞍,皮带,骑士元素,一条颇具奢侈品大牌气质的丝巾就完成了设计,而这是万事利AI平台可以提供给任何一个消费者的AI设计能力。
10的27次方,它由35万个基础花型变幻而来,汇集着1500多年以来600多位顶级艺术家画作的色彩、结构美学元素。
而这一切,仅仅在八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过去的万事利,一天能够设计100条丝巾,已经是是忙碌极限了。我们总共就五六十个设计师,怎么有可能?”李建华在接受采访时坦率地说。
事情从2015年前后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切想法,源于李建华“如何让中国设计超越国际大牌”的思考。
为了得到答案,万事利甚至挖来在国际上颇具知名度的法国奢侈品牌高管。
“奢侈品牌胜在设计。那么设计这件事情怎么超越西方品牌?比如法国人,可以说生在时尚艺术的天堂,从小耳濡目染,这种环境的差距靠人的努力也不容易弥补。”李建华说。
那么科技是不是可以跨越这道文化鸿沟?
于是,李建华带领万事利团队开始钻研“美学科技”。2019年,万事利联合微软旗下小冰公司研发AI设计平台,历经3年时间,于2021年12月成功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超级算力的数字美学创意平台。
“所以我的人工智能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要能够让我们中国的设计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李建华表示,“人工智能设计师,可以发现爱马仕都不知道的设计风格和优点。”
如今,进入万事利AI平台,消费者只要输入“礼赠对象、生肖、星座、色彩风格偏好”等关键信息,系统就会快速生成符合要求的海量花型方案,且每个花型都不重复。
这背后正是基于万事利AI平台最核心的智能算法模型——“用数字定义美”。这套模型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算力,从海量数据中抓取美的规律,构建美的数字化结构和模型,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美学大脑”。
李建华表示,万事利AI平台要做的是将审美权利、设计权利交还给每一位消费者,AI数字美学设计师承担的是美学设计赋能和服务角色。
从乡镇企业到丝绸第一品牌
1975年,乘着时代的浩荡东风,乡镇企业万事利在浙江杭州诞生。
这时,距离都锦生创办丝织厂已有53年,距离喜得宝的前身“老九和”染坊创立更是过去了145年。在丝绸这一民族工业中,万事利无疑是“后生”。
不过如今的万事利,已经成为国内丝绸领先品牌。
1999年,“万事利”被认定为丝绸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开始,万事利开始走文化转型道路;2015年,“万事利”品牌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评为“十大丝绸品牌”之一,2016年,万事利成为G20杭州峰会礼宾服务的重要保障单位,设计生产的丝绸国宾礼等享誉全球。
后来者居上,万事利丝绸实现赶超的“密码”就在于创新。“历史经典产业,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这样表示。
万事利丝绸的发展,正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缩影。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设计创新,只是万事利科技赋能的其中一环。万事利丝绸还将科技进步应用到生产和营销环节。以技术创新为依托,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设计、IART双面数码印花、GBART数字化绿色印染三大核心技术。
其中,针对业内“实物和设计图颜色不一致”“印花速度过慢”等共同难题,李建华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ICOLOR数字化色彩管理系统。
据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廷方介绍,研发团队对丝巾从设计稿到实物呈现所涉及到的传输、分色、后整理等108个节点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和标准化制定,不仅保证了丝巾实物“所见即所得”,还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
此外,万事利丝绸最新研发的GBART数字化绿色印染新技术,对缓解传统印染行业高污染、高耗能的弊端具有颠覆性意义,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例如传统印染需要在水中加入盐碱辅助上色,会产生大量污水。而GBART技术则通过高精准数字化印染,每一块面料微小分子所需染料量都经过“精打细算”,染料上染率达到99%以上,同时还免去上浆和水洗工艺,让污水、氨氮大幅度减排。
从财务数据,亦可清晰地看到万事利在研发方面的执着。
近三年来,万事利丝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5%、4.47%和4.96%,几乎是可比上市公司的两倍。截至2020年末,万事利的专利数量达112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
而这,可能正是万事利的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