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乾粉彩的黄埔军校,保玉山房的何平贵和他的“何家班”

2022-05-19 11: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景德镇陶瓷茶器在近年来的市场热度不断提升,从宏观上来看,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视,瓷器、茶叶、丝绸、木质家具等我们中国古代的“奢侈品市场”;而从微观层面,也是茶叶市场的热度太高,带动了景德镇陶瓷茶器也成为了目前茶市场的宠儿。

粉彩陶瓷,一直是景德镇陶瓷茶器市场上颜值最高的陶瓷,粉彩瓷的艺术巅峰就是雍乾粉彩,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粉彩瓷。今天特意带大家来到保玉山房,景德镇陶瓷雍乾粉彩的代表窑口,也认识一下景德镇雍乾粉彩黄埔军校——保玉山房窑主何平贵和他的“何家班”。

雍乾粉彩是景德镇粉彩瓷的艺术巅峰

今年四十六岁的何平贵,从事雍乾粉彩已经三十多年了。2001年,何平贵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这里,他学习了素描、色彩、国画、篆刻和书法,让他对美术有了系统的了解。毕业后一直从事陶瓷美术与山水画创作,期间得到周国桢,王锡良、李菊生、龚循明等多位大师多次指点,作品有了很大提高,并被周国桢推荐参加市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比。如今担任由雕塑泰斗周国桢做名誉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做院长的景德镇市龙珠瓷画院副院长,经常与陶艺名家泰斗交流陶瓷艺术。

雍乾粉彩,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在制作过程中对工艺的复杂程度,要求极高,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精美的粉彩瓷器,首先是它的泥釉质量要求极高。精致的瓷胎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 因而受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雍乾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高,粉彩颜料除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 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我们都是对标清代老的粉彩瓷器色料,反复配比和试验。

保玉山房是当下景德镇雍乾粉彩的代表窑口

有“老味”的雍乾粉彩,这是很多朋友对保玉山房的雍乾粉彩一致评价。

保玉山房的何平贵老师跟我们如实说道,雍乾粉彩是粉彩领域的高峰,不光对画的要求高,对颜色及胎釉形的审美也要有一定高度的。好在我们家有多年经营的仿古瓷泥原料厂,特别是雍正粉彩官窑瓷的胎。要求白的温润如玉,感觉胎型的肩是肩,颈是颈,及底足不可多一分或少一分的分寸把握,简洁圆润的线条美。

画工也须对中国画以线代面的国画线,描深淡墨韵粗细金石,气韵的了解,填色颜料的厚矿料的发色特征,特别是在原矿玻璃白上呈现的洗染色粉质感,对配方要求极高,官窑制式的设色也达到了艺术审美高度。多年的潜心试制,有了一些成绩,也有了一些心得。

  雍乾粉彩“何家班”的创建

承前启后,何平贵自身不仅是一名优秀的雍乾粉彩高手,还是一位好老师,好班主。

通过实地走访,和何平贵老师进行深度的交流,发现何老师确实是在雍乾粉彩领域博古通今,多年的制瓷与画瓷的过程中,何老师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断培养了一些年轻人和徒弟。

研究历代优秀作品与市场时发现行业外行指导内行现象严重,所以知道要想做好,必须培养人才为主才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自己所学分享给大家也得到大家所认可,其中有部分学生很有天赋,频出佳作。

何老师常说:“学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打基础的时候非常枯燥,不容易坚持。”

不同的学生家里条件、性格、天赋等各有不同。其中还有不跟人说话的,有想学山水的后来又想改花鸟的,等变数大。通过长时间对他们的关心鼓励与反复沟通。然后根据天赋及性格分析,最终经他们确定主功学科。

如有些天生造型准的,就建议画人物,有些大胆奔放的我就建议去主功山水画,及有对色彩敏感的,可以填色等。这些学生大多是美术科班毕业生,学起来比一般的快很多,所以很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家长和本人都非常感激我,我也很开心。

保玉山房目前已经有很多精品陶瓷茶器不断出现在市场上,有幸与诸多行业专业人士同往参观,许多专业人士纷纷表示,保玉山房得益于窑主何平贵的制瓷赏瓷水准,以及“何家班”综合实力的强大,相信能够让广大茶友为之喜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