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

另据悉,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落实节约用水要求,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中规院积极组织青年党员干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问题征集

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

来源: 腾讯微信
2022-05-16 21: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5日至21日是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该部将以“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通过持续、深入的城市节水宣传,使节约用水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

据介绍,为做好今年宣传周有关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入推进节水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街道、进公共建筑、进企业单位、进学校,着力营造节水、惜水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发放节水手册,开展节水进课堂,组织节水征文,征集节水漫画、小视频,参观节水设施,开展节水技术培训与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全社会参与城市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节水宣传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据介绍,为方便广大群众了解节水知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作了“节水小胖哥”城市节水宣传漫画作为各地宣传素材,该套漫画共20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朗朗上口的节水口号,宣传城市节水理念、做法,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今年是第31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为鼓励广大民众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启动全国“城市节水优秀案例”和“身边的节水小故事”征集活动。其中,“城市节水优秀案例”主要面向城市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征集,讲述在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体系、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推动再生水利用、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健全城市节水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典型做法;“身边的节水小故事”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征集,讲述个人或家庭的节水故事或在生活中总结的节水经验,公众参与城市节水宣传的感受和收获。该征集活动于4月22日至5月17日开展,由中国建设报社等单位通过中国建设报、抖音等平台接受社会各界投稿,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另据悉,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落实节约用水要求,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一、系统推进城市节水。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办城〔2021〕51号),突出新发展理念对城市节水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系统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实现节水、治污、减排相互促进。2015年以来,国家层面确定了5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在缓解城市内涝的同时,开展雨水收集利用;绿地及滨水空间得到扩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品质和功能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深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在全国建成130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对全国城市节水工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印发《关于印发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22〕15号),进一步规范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申报、评选与动态管理程序,优化评选指标体系。

三、狠抓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针对供水管网建设及管理方面的短板,印发《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建办城〔2022〕2号),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设施,提高管网压力调控水平,健全激励机制和建设改造、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推动建立一批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试点城市,提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

四、扎实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联合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号),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推进再生水用于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城市杂用等领域,减少城市新鲜水取用量和污水外排量。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161亿立方米,比2020年提高18.9%。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体系,持续深入推进城市节水工作,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编辑:姜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请战与坚守:让青年的旗帜在疫情防控一线飘扬

  中规院积极组织青年党员干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问题征集

(刘丽媛)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