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擦亮城市 “幸福底色”

玉门擦亮城市 “幸福底色”

2022-05-06 13: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玉门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健全网格化队伍、积极推行共驻共建等形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自治能力,延伸服务群众“触角”,助推社会治理“升温着色”,实现“管理高效、服务便捷、群众满意”的目标,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擦亮了城市 “幸福底色”。

“小力量”汇聚“大合力”

玉门市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平安建设”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平安建设互促互进。坚持各级党委(党组)的政治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和部署,不断健全领导机制和保障体系,充分整合和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平安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推动党建与基层精细化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无缝隙、全覆盖。

充分发挥市社会治理中心党支部引领作用,将入驻部门的25名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全部转入中心管理,通过支部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中心人员管理,增强服务效能。

深入部门调研 张鑫 摄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让驻村工作队员面对面向群众进行平安建设宣传、安全防范,做到及时发现问题87个,就地解决问题45个,在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的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力量,营造“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享有”的浓厚社会氛围。

“小网格”释放“大能量”

玉门市按照“上下协同,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包联网格制度,推动社区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力量下沉网格,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开展便民服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230余件。

持续推广开展“五联双报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共治圈”。

按照“赋能扩权减负”原则,科学制定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把更多行业执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权下放到乡镇街道,推进力量下沉、资源重组,着力培养一批群防群治特色品牌,鼓励村、社区结合各自地域、人文等特点积极建立乡贤论事、群众说事、百姓议事、妇女商事等自治组织,以“民情留言板、民情热线、民情连心卡、民情直播间”等为载体,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0余个,在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推进居民微自治。

深入农户家中 张鑫 摄

让“小平台”助力“大融合”

玉门市推进“党建+信息化+网格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发挥大数据作用,采集网格信息数据库,建立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重点群体台账。

健全社区网格微信群,及时向居民群众推送发布社区活动、办事指南、便民服务等信息400余条,为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和特色便民服务。

优化“12345”市长热线运行机制,建立“12345”热线与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和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事业服务热线的联动机制,确保便民热线畅通全覆盖。

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依托“活力网格”平台,优化“平安玉门”公众号,开通群众爆料、事件网上预约查询等便民互动功能,形成问题统一受理、分派、办理、督办、满意度回访全流程闭环,实现“群众反映、信息跑路、公众受益”,全面提升受理和处置效率,做到线上线下服务“零盲区”。张 鑫 杨棋焜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