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市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采访,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新”:新工业、新数字、新环保。
在“黔希煤化工”,记者看到了“从一块煤到一块布的旅程”。
黔希化工主要产品
据介绍,“黔希煤化工”拥有每年30万吨乙二醇的产能,是西南目前最大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数据显示,黔希化工今年第一季度产出乙二醇86601.85吨,销售乙二醇90366.44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1796.2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2.15%,同比增长6866.63万元,乙二醇产量、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超计划完成,取得了“开门红”。
从煤到乙二醇再到一块布,黔希化工是如何实现的?
在中央控制室,黔希煤化工生产技术部负责人潘斌指着一排玻璃展示瓶向记者介绍:经过亿万年沧海桑田形成的煤炭,通过气化、净化、催化、合成、精馏、结晶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加工过程,与石油化工殊途同归,生产出乙二醇、碳酸二甲酯(DMC)、甲醇、双氧水等,成为涤纶、锦纶、氨纶等化纤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助力纺织科技绿色发展。
现场视频演示,煤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可与纺织化纤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最终实现从黑色到时尚多彩的蜕变。
黔希化工生产区
值得一提的是,投产后,30万吨甲醇项目不仅能作为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原料,也能为贵州织金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PGA项目提供配套,同时解决毕节市乃至贵州省内甲醇新能源汽车燃料供给问题。
新数字,是指该厂的中央控制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一字排开的数十台电脑,连接着正前方墙壁上由八块LED拼接而成的两大块监视屏,每一块小屏显示着不同的区域。中间则是一块黑色的LED屏,上面显示着当天的日期、值班负责人和当月的生产情况、生产目标。
“像这样的主控室,我们有两个,监控着上万台设备。”黔希煤化工安全环保部部长宋光俊向记者介绍说,“中央控制室是全厂的‘大脑’,指挥中心,统筹分拣、净化、空分、气化等工序。”
李娇芬是中央主控室的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指着显示器上不同颜色线路和图标介绍道:“这些图标通过不同的颜色,反映了每一台机器的温度、压力、压差等数据,如果发现哪里有问题,它会及时提示,发出警报,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黔希化工气化控制室
关于新环保,黔希煤化工是这样做的:
“针对生产废水,公司建成了每小时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并配套建设一套污水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与环保部门联网实时监控。”宋光俊介绍道。
走在厂区宽敞干净的水泥便道上,宋光俊指着高耸的“烟囱”说:“你看我们的‘烟囱’,那白色的烟雾,其实都是热气。”
宋光俊介绍,针对锅炉烟气,黔希煤化工设置有3套处理装置,共投入4500万建设一套排烟系统,并配套建设一套烟气在线监测系统。针对酸性废气,则采用专业的回收工艺技术进行处理,保证了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同时附产硫酸,实现变废为宝。
为减少碳排放,黔希煤化工早在两年前就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供应给园区内一家10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生产企业,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实现了企业二氧化碳零排放。
黔希化工生产区
宋光俊接着问:“是不是觉得我们厂区特别安静?”如果不是这个提醒,还真不会注意到办公区内除了低沉到细不可闻的“嗡嗡”声外,再没有其他嘈杂的声音了。
“为了控制噪声,我们投资约1000万。”宋光俊介绍说,“分别对空压机厂房、空分空气过滤器装置区、动力厂鼓引风机、二氧化碳压缩机组、32压缩机组等噪声源进行隔音降噪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未上隔音设备时,大家在厂区面对面开会甚至需要‘扯着嗓门喊’,但是现在整个厂区一片‘静谧’。”宋光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