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土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玉门市“土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27 17: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玉门市赤金镇,活跃着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他们长期摸爬滚打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三农情结深、技术底子厚、带动能力足,不仅有“泥土气”,还有“科技范”。

如今,靠着一颗颗“黄金苗苗”,全镇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民已有2100多户,带领大家鼓起钱袋子的,正是村里的这些“土专家”。赤金镇“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张问余就是其中之一。

张问余早在20年前担任赤金镇新风村村支书时,就萌生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他着眼全镇韭菜产业发展前景,倡议和带动成立了“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几年间,张问余不断壮大“智囊团”,采取传帮带和技术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社员技术水平,从育苗移栽、棚间管理等环节持续开展技术指导、现场培训和跟踪服务,用实际行动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捧稳“致富碗”。目前,合作社80%的党员熟练掌握韭菜种植技术,全镇涌现出冯录林、赵刚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180名。

“我决心要打造一个引领能力好、带富能力强、干事创业劲头足的先锋群体,作为赤金镇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张问余说道。

赤金韭菜因颜色碧绿纯正,韭味清新浓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亲睐。但近年来,随着新疆、河南等地韭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散播韭菜品相弊端随之显现,推广条播穴植技术、进行改品换优迫在眉睫。

“提高品质和产量要依靠技术。”然而,协会经费有限,张问余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千方百计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从家里拿出10万元钱垫资用于人工、韭菜苗购置,使得穴植技术顺利推广。

为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他牵头建立党员创业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和种植能手竞赛基地,组织党员成立27个产业互助组、11支温室打建队、23个韭菜收割队、8个产品装运队、110多名党员经纪人销售队,在流通销售、市场拓展方面想办法,建机制,使赤金韭菜首次供应2020年全国两会,扩大了“中国韭菜之乡”知名度。

2021年,仅冬春一个生产周期,“冬韭王”就带动全镇韭菜销往新疆、陕西、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1.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35%以上,赤金镇韭菜产业逐步向大规模、精品质、优品牌方向稳步发展。

“这几年,在这些‘土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不断更新技术,培育新品种,韭菜品质越来越好,上市后很受欢迎。”赤金镇铁人村种植户杜秀萍说。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近年来,玉门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开发战略,通过搭建平台、政策扶持、技能培训等措施,每年开展农业科技集中培训60余场次,现场指导测土配方施肥、韭菜安全生产、新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40余场次,受益农户5500余人次,先后评选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3名,全市乡土拔尖人才20名,评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51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向培养储备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李娜 杨棋焜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