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崆峒,为绿水青山放歌

在崆峒,为绿水青山放歌

来源: 平凉日报
2022-04-26 15: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04月18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历史选择、也是民心所向,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崆峒区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在厚植绿色家底的基础上种好每棵树、护好每条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春到人间草木知。

清明刚过,崆峒大地由南向北渐次回暖。从黄帝问道圣地崆峒山,到陇东自然山水园林柳湖公园;从中心城区的一处处“口袋公园”,到乡野田间的“绿意满枝”,无论是山塬崖畔,还是城市新景,都呈现出盎然生机。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崆峒区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改变。

“变”与“不变”的定力

今春,崆峒区摄影爱好者王再学依旧手捧着照相机,徜徉在柳湖公园、泾河岸边。他将这静谧的美好与诗相配统统分享在了自己的摄友群和朋友圈。

有图曰:鸳鸯池沼、火鸡漫步、痴情的鸟儿双宿双飞……

有诗道:“桃花若能换酒钱,不辞长作桃花仙”“桃红柳绿凉城春”……

近年来,柳湖公园、泾河流域等地经常能看到白鹭、绿头鸭、苍鹭等珍贵野生鸟类种群栖息的身影,这改变源于崆峒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变”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环保意识和共建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不变”的是崆峒区践行生态文明的执着坚守和城市执政者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

近年来,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一系列铁腕行动和硬核举措的持续实施,崆峒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21年底,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8天,优良天数比例92.6%,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48微克和每立方米17微克,同比分别下降12.7%和22.7%,与2015年末相比分别下降49.5%和65.3%;泾河平镇桥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Ⅲ类目标要求;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5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崆峒区在全市2019年度、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均取得“优秀”等次。

“变”与“不变”的背后,是崆峒区委、区政府始终保持绿色发展,高度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生态、保生态、促生态,不断厚植城市底色的战略定力。

“美”与“不美”的选择

这五年,崆峒区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精心还原崆峒山水的“美丽素颜”。从高空俯瞰,泾河北岸山青水绿,泾河南岸发展有序……泾河在陇东小城的春日里悠悠流淌,形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在崆峒,美丽生态的画卷不仅铺在泾河流域中,挂在崆峒仙山的岩壁上,还绣在乡镇绿化、人居环境治理中。为扮靓乡村颜值,部分乡镇启用无人机航拍,形成实时调度追踪、及时发现及时整治的人居环境“巡查网”;近期,该区还把拆危拆临作为盘活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红线的有力抓手,分类施策拆危治乱。

一幅幅生态美丽画卷的绘就,得益于全区上下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扎实成效。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1.41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81%;关闭拆除燃煤锅炉348台,实施居民清洁取暖改造4.04亿户,埋设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水回用工程管网18.84公里,引进第三方机构对23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全天候开展保洁,改建卫生户厕3.89万户……

“舍”与“得”的智慧

自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以来,崆峒区先后经历了2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2轮省级督察。经过督察整改,被指出的环境问题严重程度明显降低、数量明显减少,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了充分认可。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崆峒区把账算了个明白,算了个透彻。

区上将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政治性、底线性、基础性任务,推动建立了“清单管理、挂账销号”“月督导、月报告、月预警”和“一通报、二约谈、三问责”等行之有效的责任管理机制,开展了整改工作复查复核和“回头看”等专项行动。

大力治污,换来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督察反馈的23个问题,完成整改23个,交办的31件信访问题全部办结;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的15个问题,完成整改15个,交办的96件信访问题全部办结;第一轮省级督察反馈的23个问题,完成整改22个,交办的64个信访问题全部办结;第二轮省级督察交办的84件信访问题办结82个。

扎实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各类违法违规项目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拆除了太统山“小木屋”、胭脂河漂流项目等设施,并进行了生态恢复治理。截至目前,2017和2018年排查出的55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整改,2018年排查出的3项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整改进度要求。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