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势蓄能,拥抱春天的到来——张家界直面疫情推动“旅游+”全面开花

不仅仅是旅行社,包括酒店、饭店、景区在内的旅游要素都在坚守,在低潮中完善自我,期盼在旅发大会带来的春光中迎风展翅。去年疫情后,张家界旅游业就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元气;今年这一波疫情来袭,其旅游业更是雪上加霜。

积势蓄能,拥抱春天的到来——张家界直面疫情推动“旅游+”全面开花

2022-04-22 11: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0日,游人乘船在张家界景区宝峰湖游玩。4月的张家界景区,空气清新,春光明媚,处处生机盎然,人们亲近自然,乐享山水惬意之旅。吴勇兵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奎

4月20日,艳阳高照。张家界市委大院正大门出入口,“办好旅发会,一起向未来”10个大字,熠熠生辉。

从历经疫情突袭封城,到誓要拿下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再到把标语从“申办”改成“办好”,这座享誉海内外的旅游之城,把湘西汉子不屈不挠的血性,融入城市的风骨。

“一定要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启动张家界‘二次创业’。”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告诉记者,疫情重创张家界,但张家界不惧危难、直面疫情,“以首届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奋发点,厚积薄发,用最有力的臂膀,拥抱春天的到来。”

逆向投资,49个重点项目可在年底前竣工

4月20日上午,一群来自长沙的滑雪爱好者,早早来到张家界冰雪世界,体验雪上飞驰的乐趣。

这一天,冰雪世界董事长杨继勇同样在“飞驰”,不停奔走于滑板公园和研学营地两个新的建设项目,尽量把每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滑板公园于去年7月份开始建设,已经接近完工,研学营地正在建设之中,两个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

张家界冰雪世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眼看渐入接待旺季,却遭遇了全国疫情反复。

“这两年年接待游客8万人以上,接待高峰时,平均每天超过2000人。如今,周末都只有百来号人。”杨继勇告诉记者,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疫情的稳步控制和旅发大会的举办,将给张家界旅游业打下‘强心剂’,这也是项目为何选择‘逆向投资’的原因。”

选择“逆向”的,不仅仅是冰雪世界,而是几乎所有的旅游项目。

1月22日,张家界七星山迎着疫情开门纳客,虽一度引爆旅游圈,但在低潮期的游客接待量并不太理想。与接待遇冷的情况相反,七星山萌宠乐园、高山欢乐谷、悬崖温泉酒店等系列子项目建设正火热推进。

在七十二奇楼小镇,塔吊不停旋转,这座已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世界最高的吊脚楼形态建筑,将在今年建成。项目负责人姜君说,项目将采用全球最新的7D全息影像技术,引进国际一流的设计团队,打造72种美轮美奂的主题灯光演艺秀,并打造目前全国唯一的“离境游客服务中心”。

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推进,需要市场的超前眼光,更需要政府部门保驾护航。为此,张家界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项目资金组,精准制定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大力破解行政审批、资金筹措、建设运维等难题,持续优化发展环境,采取超常规措施抓推进促落实,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运营。

数据显示,张家界市2022年底前可竣工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156.4亿元;2022年新开工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234.07亿元;2022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412.39亿元。同时,“十四五”规划储备项目196个,总投资达1871.87亿元。这些项目涵盖观光度假、康养休闲、民俗体验、红色体验、自驾游房车游等诸多旅游品类,将为张家界旅游的发展提供巨大动能。

只待东风,旅游要素在低潮中完善自我

4月12日,随着沅江特大桥主跨的顺利合龙,常益长高铁得以全线贯通,这标志着黔张常的“最后一公里”终于接通,从张家界到长沙的东西双向往返高铁成型,通行时间最短压缩到2小时内。

“昔日的劣势,成了如今的优势。”在旅游市场摸爬滚打近20年的黄绯干过导游、外联等多种岗位,经历了张家界从没有高速公路、高铁,到形成高速公路、高铁路网,旅游行情由此节节攀升的全过程,“交通对旅游的影响,立竿见影。”

他坦言,疫情让张家界旅游接待,尤其是旅行团接待呈“断崖式”下跌,特别是上海的此轮疫情,占张家界旅行团近六成的江浙沪团队游客几乎“归零”。“我们一直坚守在旅游的阵地上,阳光终会照进来!”黄绯说,4月18日长沙恢复旅行社团队省内旅游业务,是一个积极信号,多个旅行社在疫情期间研发的康养、亲子产品,能在“五一”期间派上大用场。

不仅仅是旅行社,包括酒店、饭店、景区在内的旅游要素都在坚守,在低潮中完善自我,期盼在旅发大会带来的春光中迎风展翅。

曾倾力投身抗疫战场、获评2021“感动湖南”十佳人物的秦大妈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金绒告诉记者,面对疫情,“秦大妈”不得不精简核心团队,但同时成立了专门的菜品研发中心,“只待旅游复苏的东风,有着浓厚土家特色的新佳肴,就会呈现到海内外游客面前;也只待旅游复苏的一声召唤,所有的团队成员,又会聚拢到同一个战壕里。”

3月初,位于武陵源核心景区内,“全球首条十二生肖观光电车”线路正式面客。全新的观光电车为到访游客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游览体验,也成为景区一条美丽的流动风景线。

在天门山景区,记者遇到了正在线上直播的导游张丽莉。她带着不能远行的粉丝们,逛逛想去的景点,看看远方的美景,讲讲流传已久的故事。面对1000多名在线粉丝,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从线下转变到线上,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张丽莉说,旅游市场从来都是与时俱进,这些新技能将会帮助大家很好地服务游客,服务未来张家界旅游的发展。”

心无旁骛,“旅游+”延伸到各个角落

4月2日,在悠扬婉转的桑植民歌声中,桑植白茶开园节拉开帷幕,全县7.95万亩白茶进入春茶采摘季。作为张家界旅游的后花园,桑植白茶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路子。“到茶园采摘茶叶,到工厂亲手制茶,到农庄体验白族三道茶,吃白茶饺子、凉拌白茶。”桑植县万宝山茶厂董事长刘珍云说,这段时间,茶厂把茶旅融合的重点放在周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白天采摘水果,瞻仰千年红军树,坐快艇澧水冲浪,在高地空网上无限蹦跶;晚上篝火晚会,露天烧烤……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一到周末,每天有上百人前来“网红村”打卡。

旅游+农业,在张家界旅游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这里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让张家界旅游扶贫经验传遍全国。当下,在张家界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乡村已成为旅游缓冲疫情压力、释放旅游消费需求的“蓄水池”。

记者走访多个乡村旅游点发现,天气晴好时,相对于重点景区景点,以特色村落和自然风光为主的休闲和生态旅游,旅游接待下滑趋势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张家界莓茶”“武陵源菜葛”“硒有慈利”“桑植白茶”等已转化为旅游商品的名优特农产品,线上销售火爆。

旅游+节会活动,一直是张家界依靠创意,撬动全国乃至全球旅游市场的“杠杆”。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场营销与交流合作科科长田金松介绍,当下,虽然旅游不景气,但张家界的节会活动不会停办,以不断延续张家界的品牌影响力,提振市场信心。目前,围绕旅发大会的举办,张家界已经确定第二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湘鄂渝黔红色旅游协作联盟成立大会暨桑植民歌节、国际旅游诗歌节、国际森林保护节等大型活动,同时,根据疫情的发展,还有多个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活动适时推出。

“旅游+”,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步——

旅游+体育,加速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文化,推进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

旅游+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共享经济、口岸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正逐步培育……

张家界还不断探索并深化旅游+工业、旅游+影视、旅游+游戏、旅游+汽车等诸多旅游融合新业态。

在不久的将来,经受风吹雨打的张家界,将在雨过天晴后,利用在低潮期积蓄的动能,扬帆远航!

■短评

静待花开终有时

孙振华

一波接一波的疫情,对接触型服务业而言,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旅游业首当其冲。

去年疫情后,张家界旅游业就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元气;今年这一波疫情来袭,其旅游业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弥漫在张家界城市上空的并非厚厚的悲观云层,从政府、企业到个人,都在执着地坚守。新项目在紧锣密鼓施工,景区景点在提质改造维护;旅游产品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旅游从业者加强培训充电;一些旅游从业人员暂时干起了其他“营生”……他们相信,乌云总会吹散,疫情总会过去,熙熙攘攘的场景不久即将回来。

“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张家界的绝版山水,就是张家界旅游业复苏最硬的底气!疫情之下,这些奇山异水只是暂时安静了、休眠了;疫情过后,这些青山绿水会更加明媚动人。

随着张吉怀高铁开通,到张家界旅游,距离已不再是问题;常益长高铁即将通车,到张家界又多了一条快速便捷通道。游客早上在长沙嗦粉,中午在张家界“逮”酒,下午游山玩水,晚上欣赏《魅力湘西》演艺,将变得稀松平常。湖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张家界举行,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倾斜,无疑将为这里增添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疫情之下,游客不出门,旅游消费需求并没有消失,可以说只是旅游消费被压抑,游客只是将消费意愿暂时“放一放”。足不出户,心更向往。中国旅游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未来3个月之内城乡居民出游意愿为86.33%,同比、环比分别上升2.14和1.01个百分点。

如果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过去两年多积蓄的旅游力,可能会为国内旅游市场带来一个令人惊喜的“小阳春”。疫情过后,像张家界这样世界级的旅游城市,也许会迎来“报复性”的旅游高潮。

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旅游业,的确不能只盯着当下。随着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将日益上升,旅游大众化时代无疑会有更多游客向往青山绿水。我们有理由相信,张家界旅游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守得云开见日出,静待花开终有时!

(宁奎)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