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新时代闽宁“移二代”⑤:生长于斯,理应建设家乡

福建和宁夏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在这里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就是电视剧山海情里的闽宁镇。它位于贺兰山东麓,拥有耕地4.3万亩,全镇共计6个行政村,6.6万人。这样一个村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中国减贫史上地标式的地方。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新时代闽宁“移二代”⑤:生长于斯,理应建设家乡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20 16: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前言】1997年,在宁夏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茫茫戈壁、连绵沙丘。

福建和宁夏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在这里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就是电视剧山海情里的闽宁镇。它位于贺兰山东麓,拥有耕地4.3万亩,全镇共计6个行政村,6.6万人。这样一个村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中国减贫史上地标式的地方。

移民一代们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开启新的生活。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移二代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变化,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他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长为人民教师、社区民警、大学生村官、护理部主任......他们自信向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励我们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推出新时代闽宁移二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娓娓道来的那些成长的经历。

讲述人:宁夏银川市闽宁镇木兰村书记助理,马遥江

1996年我们家从西吉县吉强镇移民到闽宁镇,当时我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我对老家的记忆大多是来源于近几年和家人们回老家看到的景象,四面环山,路上乌漆嘛黑的,就那么几户人家。

当时有那么一句话——风吹沙子跑,那是我们搬到闽宁镇时的真实写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家都是只有一座土坯房,水电不通,人人外出务农,啥都没有保障。

当时每家每户都分配了八亩田,我们家就以这八亩田种地为生,后来慢慢地,移民多了,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了,父母开始在附近务工,打零工呀,修整葡萄园地呀,这些父母都干过。但是家庭情况依旧艰苦,只不过比起在西吉县大山里的环境,这边更利于我们生活、发展。

我父亲比较重视我们的教育,其实父亲也只是上过小学而已,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重视教育,但如果当初父亲没有坚持让我们兄弟四人上完大学,估计我现在就跟老家那边的人一样,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日复一日,把东山太阳背到西山,不会像现在一样,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记得特别清楚,上小学时,因为经济情况不好,小学六年级毕业了,我们家还拖欠着学校的学费,上中学了老师还在问父亲催要我和弟弟两个人140多块钱的学费。

说到小学,我上小学的过程还挺坎坷的,六年时间里辗转了三个学校。那时教育资源紧缺,基础设施也比较简陋,刚上的小学是在山上,那只有两间教室。上到三年级的时候,随着新生不断增加,教室不够了,学校为了留住学生,在村里借了一间民房,我们就把民房当教室,最后学校实在没有教室,我们转到了铁东小学上五年级,六年级时木兰村铁西小学建成了,我在那完成了小学的学习

我的初中是离家两三公里的闽宁中学,不是特别远,所以那三年都是走读。上初一时,外边都还是砂石路,骑车路过都是尘土飞扬的,直到我上初二时道路才硬化。我每天凌晨五点就要起床,骑着自行车到教室,天气稍冷点身上都是霜,冬天还会冻得结冰。上学路是艰苦了点,不过好在闽宁中学的教学质量是闽宁镇数一数二的,高中我考上了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我们家四兄弟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全都考上了大学,并且顺利毕业,现在都从事着自己满意的工作。我考上了宁夏大学,听从哥哥的指导,我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毕业后我并没有从事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像闽宁镇一样的乡镇会更需要人才去助力发展;二是我和哥哥都认为考取三支一扶到基层锻炼一下,对未来会更有帮助。

于是2015年毕业后我考取了“三支一扶”,服务于宁夏兴庆区国家税务局纳税服务科,主要负责征收税款、代开发票、税务政策解读等工作。两年的“三支一扶”的工作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偶尔从银川回到闽宁镇,我发现在闽宁镇的发展过程中,年轻人是十分紧缺的,尤其是在村上,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学历低、年龄大,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没有创新意识,对于党的政策解读、给群众宣传政策等工作来说,他们可能更擅长解决群众纠纷,导致村子的发展陷入瓶颈。

我认识到闽宁镇的发展问题亟需解决,在“三支一扶”结束后,父亲告诉我永宁县有一个“优秀返乡人才计划”帮助农村发展,父亲说“你生在这长在这,你要为家乡作出贡献”,我深以为然,闽宁镇发展确实落后,回来帮助村子发展发展,这也大有可为之处。于是通过笔试面试,我回到了闽宁镇。

如今,在闽宁镇政府下辖村基层工作将近三年半了,我主要负责镇政府下辖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档案整理、拓展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依旧感受到乡村振兴中返乡人才的重要性。

2018年开始,我一直在武河村工作,今年4月初,我刚调到木兰村。到这的第一件事就是将30多名党员进行分类,我发现,木兰村高龄党员居多,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导致木兰村发展缓慢。木兰村属于后进村,党员管理方面滞后,没有主导产业,村民对村子的满意度不高。这也是我到木兰村的原因,我要帮助这个村子理清发展思路,将村班子凝聚起来,提高发展竞争力。也希望在我的影响下,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乡村工作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我们打算通过筛选,将优秀的返乡青年、退役军人以及年轻致富带头人吸收到支部来,使木兰村党组织有新鲜血液,带动木兰村的村民增收致富。我希望将来木兰村环境好、设施完善,村民口袋要富脑袋也要富。(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薛睿 乔嘉欣 封晓云 杨佳梅 吝勇辉)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