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中国与欧盟举行第23次领导人会晤。中欧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加强战略沟通、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此次中欧会晤的背景不同寻常。疫情与地区冲突交织,世界经历新的动荡与不确定性,和平与发展挑战前所未有。在百年变局下,中欧关系亦正经历重塑,在调适期内,中欧关系虽整体稳定,但也经历波折,此次峰会对于双方关系的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史为鉴,中欧只要继续沿着超越分歧、深化合作的方向发展,就能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和更健康之路,引领世界走向共同和平与繁荣。
中欧凝聚战略共识,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加入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体系,推动通过和平谈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为战后世界和平贡献了正能量。欧盟致力于欧洲一体化,是多极化世界中的和平力量。面对俄乌冲突,中欧有共同的和平诉求,均主张止战促和,反对世界陷入“新冷战”。此次峰会,中欧势必能够凝聚战略共识,共同推动在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下,构建更具包容的国际安全体系。
中欧加强务实合作,共同稳定世界经济。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性增长关系,是世界经济稳定的支柱性力量。当前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供应链安全风险上升、保护主义抬头,更有力量推动所谓“脱钩”。面对风险和挑战,中欧在维护经济稳定、促进全球市场开放上既有广泛和深刻的共同利益,也有共同责任打破“小院高墙”的限制,促进世界经济的互联互通。
中欧推动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伙伴”是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中欧关系“四大伙伴”的重要维度之一。中欧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发祥地,文明交流历史悠长,文明各具特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虽然文化不同,但都主张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的“和而不同”与欧洲的“多样性统一”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和欧洲各自平衡差异性、寻求共同性的努力,是中国和欧盟的成功秘笈之一。欧洲统一的先贤们提出的“共同体”理念蕴含的“共担责任、共享利益”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是中欧文明殊途同归的标志,也是需要持续推进的方向。唯有如此,世界才不会陷入零和思维、制度对抗的老路。
(作者:金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