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97年,在宁夏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茫茫戈壁、连绵沙丘。
福建和宁夏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在这里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就是电视剧山海情里的闽宁镇。它位于贺兰山东麓,拥有耕地4.3万亩,全镇共计6个行政村,6.6万人。这样一个村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中国减贫史上地标式的地方。
移民一代们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开启新的生活。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移二代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变化,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他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长为人民教师、社区民警、大学生村官、护理部主任......他们自信向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励我们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推出新时代闽宁移二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娓娓道来的那些成长的经历。
讲述人:宁夏银川市闽宁镇原隆村大学生村官,魏兴星
我是1996年出生的,2012年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上梁乡移民到原隆村。当时我们家一共七口人,三代同堂,都搬迁过来了。
我们原隆村全部是生态移民,整体村子都搬迁过来了。当时人均给了6分地,给了一个四分的院子,政府帮我们交了差不多3万块钱,我们自己交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钱都是政府掏的。我们分到了两间房,一个院子。搬迁来的时候,家里就有自来水,路都已经通了,水电也都通着。我是在隆德上的初中,2012年考到了银川九中,正好我们家也搬到这个地方来了。
我们这一代可能过来读书读得比较多一点,我们父辈他们当时念书念的少一点,知识也比较贫乏一点。我从九中毕业以后在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读书,读的社会工作专业。我爷爷是个党员,他支持我毕业后回到宁夏发展。通过闽宁镇一个返乡人才的招聘项目,我就来了我们这个村子,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对我而言,以前我觉得回家特别麻烦,因为路途中要转好多车,交通不方便。现在我家在这个地方,我从外地回家的时候,特别方便,一下火车转公交就能直接到家,交通很便捷。
在原隆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家家户户的小汽车变多了,之前我们刚搬来的时候,这个路上可能就只有几辆小汽车,现在你从那个巷道看过去,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小汽车,村民的确是变富裕了。以前的话,村民们可能靠种地,靠天吃饭。现在一部分人依靠葡萄园去务工,一部分人去工厂、建筑工地去务工。来到这边之后,改变了他们谋生的方式。
对我们家而言,如果没有移民的话,我觉得我们家可能还在那个地方种地。我爷爷我爸我妈,他们可能在种地、养牛之类的,我爸可能到农闲的时候出去打个工,到农忙的时候就回来继续耕地。
我们家是个党员家庭,我就想着能够来回报我的家乡,能够用自己的微弱的力量去给家乡做一份贡献。
我现在担任村主任助理,主要负责村里的疫情防控,协助村书记、村主任做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目前我们主抓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我们的想法就是把村子变美了之后再发展旅游业,利用山海情那个热度,建一个山海情影视基地,我们也已经立项了,准备修建,打算把原隆村这地方发展成一个旅游村。
对我而言,就是希望我们原隆村越来越好,希望它能够成为“天下第一村”。希望我们原隆村依靠党的好政策,把旅游业发展起来,让我们家家户户都很富裕,让我们村民虽然生活在农村里,但是享受到的那个物质生活,享受到那些基础设施条件,都感觉跟城里没啥两样子。(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邓铭 杨佳梅 封晓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