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奋力书写时代答卷

“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发展新模式”,这是长沙片区首个全国级制度创新案例。借助“邮快跨”新模式,长沙片区临空区块跨境电商产业加快集聚,跨境电商贸易额从3.84亿美元增长到18亿美元,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出口“龙头”。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奋力书写时代答卷

来源: 长沙晚报
2022-03-23 15: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深耕创新试验田 筑就开放新高地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奋力书写时代答卷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通讯员 黄超

“今年1至2月,新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额180.9亿元!”今年以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以下简称“长沙片区”)迎来招商引资的“开门红”。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2020年9月挂牌以来,长沙片区不断推动制度创新,自贸红利不断释放,对外开放正在提速,成为全省改革开放“领头雁”。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装上动力引擎!”3月1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长沙调研时,对长沙片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长沙将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贡献,交出出色的时代答卷!

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3月18日,在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12000平方米的大厅内,一个个出境国际邮件包裹被放置在智能分拣线上,接受海关扫描查验。

这里除了处理国际邮件,还能处理国际快件、出口跨境电商包裹。

“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发展新模式”,这是长沙片区首个全国级制度创新案例。

从仅办理邮件进出境通关,到建成兼容“邮快跨”三种不同业务类型的分拣流水线,实现同场监管,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日均处理能力从最多5万件飙升至30万件,通关时间平均压缩近50%。

“以往因为货品种类不同,企业办理业务需跑几个地方。”湖南飞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靖深刻感受到通关新模式带来的便利。郭靖介绍,企业将国内特色食品、生活用品销售到日本,之前货物要好几天才能到,集约化通关模式启动后,第二天就可抵达日本,经营成本节约十分之一。

借助“邮快跨”新模式,长沙片区临空区块跨境电商产业加快集聚,跨境电商贸易额从3.84亿美元增长到18亿美元,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出口“龙头”。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长沙片区肩负的重要使命。挂牌以来,长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沙片区。

联合山河智能等企业,制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产品标准,探索退税规则,构建起面向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这是 “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标准化模式”;

鲜活海产品混合包装后直运长沙,有效防止疫情输入风险,企业采购成本降低4%~7%,这是“鲜活海产品混合规格进口监管创新模式”。

制度创新不但助推优势产业加速集聚,也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行业综合许可登记”改革实现只跑一趟拿一张许可证照即可开业;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一站一次办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出台自贸人才政策45条,吸引3.6万名人才落户……一年多来,长沙片区开展系统性、集成式创新,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3.81%,形成3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4项为全国首创。

打开开放通道,产业加速集聚

制度创新形成的自贸“磁场”, 吸引企业和项目不断落地长沙片区。

2022年1至2月,长沙片区新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额180.9亿元,其中“三类500 强”项目2个,涵盖新能源、汽车配件、装备制造等领域。仅汽车产业,今年就吸引了2家龙头车企。

超粮控股集团南方总部项目、东莞嘉立半导体项目……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让长沙片区一条条产业链日益“丰满”。

获批以来,长沙片区扎实推进外向型产业发展。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农业科技等产业,广汽菲克、奥迪新车型、怡亚通等16个“三类500强”项目落户长沙片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四大工程机械企业进入世界50强,先进制造业国际化水平加速提升。

2021年,长沙片区新设企业6978家,同比增长117.7%,累计签约产业项目95个、总投资1914.05亿元,发挥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

长沙向海,拥抱世界。自贸区是湖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扩大开放离不开通道建设。

3月16日,湖南省第一条直飞南美洲的货运航线(长沙—巴西圣保罗)顺利首航,至此,长沙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实现通达全球四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南美洲)。与航线蓄势“添丁”形成映照的是,长沙进出口总值也在不断攀升。

2021年,黄花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增至14条,货邮吞吐量达20.91万吨;首开湖南自贸专列,中欧班列(长沙)开行1030列,增长94.3%。长沙片区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48.94亿元,增长25.07%,分别占全省、全市的15.8%和34.1%。

新平台新模式激发中非合作新活力

今年1至2月,长沙对非洲进出口24.7亿元,增长126.6%。“非长”贸易疫情下再创新高,是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先试的成果。

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湖南自贸试验区是唯一定位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改革创新试验田,而其核心区,便是长沙片区雨花区块。

新平台、新模式激发了长沙对非贸易新活力。

目前,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交易中心、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等新平台已投入使用,包括咖啡、箱包在内的10条进出口产业链逐步成型。

长沙不仅织起了一张非洲好物网,更筹备在空中打造中非经贸“数字网”。

3月11日,省商务厅与360集团旗下的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长沙片区雨花区块共同打造“中非经贸数字智谷”。智谷建成后,将输入对非贸易大数据,输出实用型数据,实现对非经贸合作数字化管理和应用。

“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另一大对非“首创”制度。借助该中心,湖南打通人民币在对非经贸往来中的闭环流通路径,有效管控中非货币汇率风险,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21年底,中心已开通6个非洲国家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展现强省会担当,正全力打造体制机制“试验田”、动能转换“加速器”、对外开放“新高地”!

(刘捷萍)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