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 产教融合闯新路:“技能贵州”乘风粤黔协作

去年7月28日,遵义市教育局与珠海市教育局签订共建示范校协议,桐梓职校、正安职校、道真职校、凤冈职校、习水职校和赤水职校等6所中职学校与珠海市中职学校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

两会观察 | 产教融合闯新路:“技能贵州”乘风粤黔协作

2022-03-08 16: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每天上班8个小时,正常双休,杜丽玲对自己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2020年从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大健康学院毕业后,她经辅导员推荐,成功入职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来到广州之后,我学到了很多在贵州没有接触过的医学技能,不仅开拓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我已经决定在广州长期发展。”杜丽玲对记者说。

  毕业于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的杜丽玲(右)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入职

杜丽玲之所以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得益于2019年贵州工商职院与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建立的校企合作。此前,为了解学生最新动态,贵州工商职院前往广州走访企业和学生,得知部分学生入职该医院且发展不错后,便开始与这家医院建立联系。

黔粤校企携手,共谋长效合作。对于未来粤黔协作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提出,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

12月13日,“部省共建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刘杨 摄

2021年12月13日,教育部、贵州省共建“技能贵州”试点启动,支持与广东省优质职业院校共建50所粤黔示范学校。携手N家企业,共同实施“1+1+N”协同发展模式,为“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总部+贵州基地”等模式提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主动对接广东产业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按照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粤黔两地从单向帮扶转向协作共赢,广东省继续帮扶贵州省。进入新发展阶段,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协作成为粤黔协作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引企入教,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一招。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表示,广东是全国的制造业大省,企业需要大量产业人才,尤其是技术精湛的技能型人才,贵州和广东在此层面上有着巨大的契合空间。

  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上正在维修农机的学生。

粤黔两省间的校企合作,不止满足于末端为学生解决就业。双方还致力于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师资团队、共享实训资源,提高职教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度。

去年,安顺职院依托学院的3D打印中心,与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设黑格订单班,共建齿科人才培养基地。在订单班的课堂上,2021级临床2班的学生蒋冉收获颇多。除了有本校教师教授的课程,学生们还获得来自安顺市人民医院、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黑格公司的联合培养。

“在黑格订单班里,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授课方式,让我对口腔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了解,也让我对今后就业前景和方向有了更清晰认识。后期,我相信自己也能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医学级3D打印产品。”蒋冉对记者说。

  2021年4月9日,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到安顺职院交流

职教帮扶促发展,产教融合谋新篇。2020年10月23日,广东——贵州产教融合促进大会在贵州召开,粤黔48所职业院校与到场的60家企业携手,现场达成2项捐赠、5项校校合作帮扶协议签约、33项校企产教融合意向项目签约。

贵州工商职院副校长、大健康学院院长段亚平表示,推进贵州职教高质量发展需要主动作为,不断加强与广东省优质企业的合作力度,把学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建到产业链上,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求。

校际合作共享共建

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广东是全国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职业院校达635所。经过多年发展,广东涌现了一批跻身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的学校,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

近年来,贵州的职业院校抢抓粤黔协作的重大发展机遇,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朋友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广东省开展省际协作的重要抓手。对此,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越秀集团、岭南集团、广州酒家等企业共办订单班。同时,还对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粤菜师傅——广州酒家”订单班学生在学习培训

目前,毕节职院已开办相应的订单班7个,培养学生300余人,首批订单班学生已顺利完成考核并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在‘粤菜师傅’订单班,我们与广州市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订单班的学生先在校内培训半年左右,进一步打牢做粤菜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后再去酒店实习。”毕节职院旅游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李冰对记者说。

着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校际学习资源库共建、推进双方学分互认……粤黔两省的职业院校围绕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一步加强校际协同,广泛吸纳优质资源,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贵州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

除了在校内培养人才,粤黔两省的职业院校还创新合作模式,携手走出校门,积极服务贵州发展。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为平塘县首期乡村治理人才学历技能双提升班学员授课。

2020年7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全国11所职业院校在贵州共同组建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协同发展联盟。组团的方式,为贵州职教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全省教育系统东西部协作粤黔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会现场

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省教育系统东西部协作粤黔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上,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挂职)、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胡爱斌表示,近年来,粤黔协作教育帮扶有基础、有成效、有经验,下一步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协作工作,继续把教育帮扶摆在突出位置,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抢抓政策机遇

探索职教发展新路径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教育系统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政策机遇,形成了“项目援建、教育帮扶”的双向合作模式、“头雁领航、东西协作”的组团支教模式、“核心战场、兵团作战”的整体植入模式等生动的帮扶实践样本。

“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贵州闯出新的‘黄金十年’指明了方向。在职业教育领域,这几年贵州和广东的协作越来越紧密,政行校企四方共同携手培养职教人才,助推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许玲对记者说。

借梯登高,打造职业教育贵州样板,新国发2号文件方向清晰。贵州职业院校纷纷围绕自身优势,主动加强对接联系,积极寻找推动学生与岗位相融合、专业与产业相融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的突破点,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2020年7月22日,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毕节召开。

去年7月28日,遵义市教育局与珠海市教育局签订共建示范校协议,桐梓职校、正安职校、道真职校、凤冈职校、习水职校和赤水职校等6所中职学校与珠海市中职学校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

粤黔两地职教协作的举措不断。去年,佛山市教育局选派17名教师到台江县支教,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健光任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六盘水市组织237名职校学生到广东省学习、实习;广州选派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等63人到毕节挂职和交流。

在新征程上,贵州职业院校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粤黔协作发展格局,谋变、思齐、蓄能、提质,正奋力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职教品牌。

委员连线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紧盯产业需求 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广东是全国的制造业大省,企业需要大量产业人才,尤其是技术精湛的技能型人才,贵州和广东在此层面上有着巨大的契合空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表示,在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支持下,贵州职业院校要主动打开校门,与广东携手共同培养职教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

许玲表示,广东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是紧跟产业链转型升级。贵州职业教育想要获得更大突破,需要进一步盯紧产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相对其他教育类型来说,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灵活,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产业发展越好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后劲往往越强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制造企业不断改造和引进大量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发了连锁反应,在企业提升用工质量的形势下,广东省的职业院校一直在走升级之路,其中包括管理层级、政府投入、培养层次、培养质量。”许玲说。

许玲认为,职业院校遵循的是教育规律,而企业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因此,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为贵州省职业院校和广东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助推深化校企合作。

按照贵州省的规划,“十四五”期间,粤黔两省在教育领域将共建100所协作帮扶示范校。许玲建议,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需要一流水平的办学理念作为支撑,贵州和广东要通过多种方式选派教师队伍,探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

许玲认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离不开融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来自本土院校的补充力量必不可少。“只有配齐优质师资队伍,‘三教改革’才能有序开展,最终推进职业教育的扩容提质。职业院校校长是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贯彻者和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体系。”

许玲表示,粤黔协作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促进贵州和广东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企业连线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创始人、广东贵州商会(联盟)会长(主席)慕东泰:结对帮扶更紧密 助力贵州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创始人、广东贵州商会(联盟)会长(主席)慕东泰倍受鼓舞。

“广东省和贵州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新国发2号文件为进一步强化两个省份之间的合作指明了方向。”慕东泰对记者说。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创始人、广东贵州商会(联盟)会长(主席)慕东泰

慕东泰非常关注贵州的职业教育事业。目前,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与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阳康养职业大学3所贵州的职业院校开展了多年的校企合作。其中,从2019年至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共为贵州工商职院的82名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和就业岗位。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法宝。“广东省经济发达,优质企业众多,这是很多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贵州职业院校来而言,校企合作优势巨大,能为学生提供快速成长的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慕东泰说。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慕东泰说,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广东企业,需要从一开始就秉持长期投入的心理准备,杜绝短视才能共同将教育打造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2021年12月10日,黔南州第八批赴广州跟岗锻炼干部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开展考察学习活动

慕东泰表示,贵州要闯出下一个“黄金十年”,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非常关键,尤其是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贵州需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和更大格局提前谋划布局,开设特色专业,才能在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校企合作的深化拓展,还可从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发力。例如,除了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办民办学校外,还需大胆创新,出台更多细化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与公办职业院校共建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级产业学院。

“贵州职业院校要继续加大与广州等发达地区交流的力度,不断将新理念和新经验带回贵州,助力贵州职教事业发展。”慕东泰建议。

职院连线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凌:承担造血职责 联动培养贵州本土人才

“贵州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外部输血,更需要自我造血,在粤黔协作中,贵州职业院校要切实承担起造血职责,实现为贵州培养大批本土人才的目标。”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凌

李凌说,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革命老区发展的关心,加强贵州和广东之间的联系,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东西部共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2021年11月,遵义职院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双方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规划,双方将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科技合作等五大方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享办学经验和发展成果。

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职业院校认真履行政治责任、时代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到贵州的行动中来。“经过前期合作,双方有了良好协作基础和充足经验,贵州职业院校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2021年11月,遵义职院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双方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李凌认为,贵州等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要做好“立地”文章,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继续承担起提供人才支撑的作用,广东等东部的职业院校,则要做好“顶天”文章,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做优做强,“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发挥东部职业院校的排头兵作用,也需要借助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本土优势,二者缺一不可。”

在粤黔协作中,李凌尤为关注产教融合。他表示,贵州职业院校在协作过程中,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区域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

“贵州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阵地。新国发2号文件提振了贵州发展的信心,在全面加强粤黔协作中,我们将取长补短、共建共享、互补双赢,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李凌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张婷

编审 闵捷 李劼

(潘晓飞)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