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代表:航天科工新研卫星计划近期发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日前表示,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制的“天鲲二号”卫星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计划近期发射。

马杰代表:航天科工新研卫星计划近期发射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3-08 13: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8日电(记者赵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日前表示,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制的“天鲲二号”卫星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计划近期发射。该卫星不仅继承了“天鲲一号”卫星高功能密度的特点,还具有更低成本、更小型化的优点。本次飞行试验将验证微纳卫星平台总体等多项关键技术。

据介绍,近年来,在新基建的时代背景下,航天科工二院不断聚焦航天产业的深层次需求,突破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改变传统卫星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卫星快速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2017年3月,由航天科工二院抓总研制的航天科工首颗独立自主研制的卫星“天鲲一号”成功发射,拓展了我国小型低轨通用卫星平台型谱。在“天鲲一号”的成功经验下,二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试验卫星于2018年12月发射入轨。基于这颗卫星,二院进一步掌握了互联网卫星总体、星载Ka相控阵天线、相控阵用户终端、透转体制通信协议等透明转发卫星互联网有关技术,并先后开展了“传感器网络天基回传”、“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海上融合组网试验和“5G+高、低轨卫星互联网”业务融合等示范应用。其中“5G+低轨道卫星”星地融合网络、“海上5G移动通信应急业务”等创新成果先后斩获多项国家奖项。

马杰表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星座建设需要,二院以满足低轨卫星星座快速生产与快速部署需求为任务牵引,聚焦卫星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武汉卫星产业园建设了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并于2021年5月完成首星下线并全面投入使用。

该产线以“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为主要特征,涵盖了卫星设计研发、制造、测控、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突破了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技术等11项关键技术,人员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单星总装集成测试时间缩短80%以上。产线已承担7颗卫星的生产任务,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预研项目20余项。同时联合航天云网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1项,申报专利数十项,授权12项,软件著作权28项。

(赵磊)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