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上海公报》精神 推动中美保持和平共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2-22 15: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从而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5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两国合作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利益,也有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在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和中美关系面临重大挑战的今天,回顾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认真体味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所展现的精神内涵,对于我们处理双边关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

其一,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达成彰显了中美务实合作的精神。国家间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中美两国差异巨大,各自认知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共同利益促进了合作的需求。身为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一向持有极右反共的立场,有“反共斗士”之称。他之所以搁置偏见、排除阻力访华,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而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也落入下风,尼克松急于改善对华关系以扭转被动局面。中方也想打开外交新局面,应对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两国高层达成默契,尼克松得以访华,实现了中美和解,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务实合作的精神在尼克松访华和达成《上海公报》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50年来的中美关系表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发动大规模贸易战,未能压服中国,反而使得美国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受损的结果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未来两国应当务实合作,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不断拓展共同利益基础。

其二,中美需要相互尊重,应当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上海公报》明确提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历史表明,美方并没有展现应有的“契约精神”,没有切实恪守承诺。时至今日,美国还在秉承霸权理念,操弄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不断在台湾、南海、香港、新疆、西藏、人权等诸多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侵害中国核心利益。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双方达成的共识,背离了《上海公报》的精神,无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每每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似教师爷般对中国指手画脚,动辄以制裁威胁时,中美关系的发展就起伏不定,曲折不断。

其三,中美应当求同存异,直面分歧并妥善处理。尼克松访华之时,中美经历了长达23年的对立,在诸多问题上的立场存在明显分歧。不过,中美双方并没有回避这些矛盾。《上海公报》上来就开诚布公,通过两大段文字阐释各自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直面存在的分歧。《上海公报》明确表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依照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相互关系,解决国际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求同存异的理念对于当今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美结构性矛盾凸显。中美是两个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差异很大的国家,这种巨大的差异必然导致两国对于实际利益和外部世界的不同看法。中美之间存在分歧本是必然的事情,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和分歧。

其四,《上海公报》所确立的“一中原则”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围绕台湾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作为求同存异和务实合作的重要成果,中美最终达成妥协,形成了两国能够接受的方案。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重申了各自的立场,但“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实际上认可了台湾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即“一中原则”的核心要义。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议题,直接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美之所以拖至1979年才正式建交,除了两国国内政治因素外,就是因为台湾问题的僵局。只有在美方接受了中方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后,两国才得以建交。近年来美方拒不认可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并采取实际步骤来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的做法,正在颠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并将中美推上正面对抗的危险之路。

其五,《上海公报》还确认扩大两国人民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性,并同意为两国人民间的联系和交流还有经贸关系提供便利。50年前,尚未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中方高层就同意这样做,无疑具有超乎寻常的勇气。近年来美国一些反华人士公开否定自尼克松政府开启的对华接触战略,进而采取举措来限制中美人文交流,对华发起贸易战,其实都背离了当初美方在《上海公报》中的表态。

其六,中美在《上海公报》中表达的反霸立场至今依然具有特殊意义。双方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进入21世纪,美国先后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印太战略,强调美国发挥“领导作用”时,美方似乎早已忘记了其在《上海公报》中做出的承诺。为了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不断加大在西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构建和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双边和多边军事同盟。美国打着维护地区秩序、打造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旗号,谋求自身的霸权诉求,无助于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5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来纪念尼克松访华暨《上海公报》的签署,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年尼克松访华“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国际格局。现在时代变了,认知也变了,事过境迁,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了。然而,当年中美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至今也未过时,相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目前中美竞合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中美战略博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是否会陷入“新冷战”,抑或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各界谈论的热点话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美两国应当以史为鉴,秉持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通过加强对话与沟通,构筑两国关系的防护栏,寻找到和平共存之道,进而在新的形势下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

作者袁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