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5日上午,习近平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这一年来,总书记到过的这些地方,现在有了什么新变化?特别策划带你看《总书记到过的地方》。
位于贵州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有“中国天眼”之称。
2021年2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并同总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连线,向他们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拜年。习近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眼一年过去了,在2021年,“中国天眼”取得哪些最新科学成果呢?
成果一: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重大进展
中性氢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丰度,是指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总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中性氢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国家天文台庆道冲、李菂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利用FAST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发现星际介质从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异于标准模型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该成果论文于2022年1月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正式发表。
成果二: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首次揭示快速射电暴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
(左图)快速射电暴FRB 121102平均每小时爆发率的能量分布。在低能端90%探测完备性下测量到低于特征能量E0=4.8x1037erg开始出现爆发率下降,展现了复杂能量分布。 (右图)FAST观测快速射电暴艺术想象图,图中脉冲来自FAST观测FRB 121102真实数据。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射电爆发现象,起源未知,是天文学最新热点。国家天文台李菂、王培、朱炜玮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FAST对快速射电暴FRB121102进行观测,在约50天内探测到1652次爆发事件,获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超过此前本领域所有文章发表的爆发事件总量,首次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成果论文于2021年10月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
成果三:“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项目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
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国家天文台韩金林领导的FAST重大优先项目“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在不到两年时间,累计观测了约620个机时,完成了计划搜寻天区的8%,截至目前该项目新发现279颗脉冲星,其中65个为毫秒脉冲星,在双星系统中的有22颗。相关论文于2021年5月在国内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发表。国际著名学者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Manchester教授评价“发现这么多脉冲星令人印象深刻”,“发现如此众多毫秒脉冲星,是一个显著的成就”。该工作执行1年半所发现的脉冲星数已经超越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15年的搜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