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发布2022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

1月27日,国家邮政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

国家邮政局发布2022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27 13: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月27日北京电 (记者罗望舒)1月27日,国家邮政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侯延波表示,今年是国家邮政局连续第六年推出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将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邮需要为根本目的,突出问题导向,顺应群众期盼,着力提高邮政快递服务质量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侯延波指出,2022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聚焦农村地区,提升寄递物流服务水平。通过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提升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两件实事,确保年内建制村快递服务基本覆盖,确保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二是聚焦安全优质,提高邮政快递服务质量。为此将采取推动企业加大虚拟安全号码、隐私面单、电子身份证等技术应用,切实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以及持续开展快递市场秩序整顿、优化快递服务消费环境等措施。三是聚焦快递小哥,强化合法权益保障。今年继续将“强化快递员(投递员)权益保障”列入民生实事,以推动解决他们面临的社会保障不足、劳动强度与工资收入不匹配等问题和困难。七件实事具体为:

一是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包括推动地方出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落实政策;开展农村电商协同示范,建设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深化邮快、快快、快商合作,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现建制村快递服务基本覆盖。

二是提升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具体为:加快农村邮路汽车化;巩固提升西部农村地区建制村每周三次及以上投递频次比例;推进抵边自然村邮政服务普遍覆盖。

三是强化快递员(投递员)权益保障。为此要推动各省出台快递员权益保障落实政策,督促快递企业有效落实派费调整承诺,推广实施《末端派费核算指引》;加快推进基层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国参保水平;持续开展“暖蜂行动”。

四是优化快递服务消费环境。具体工作包括:加强产品服务创新引导,推动快递服务分层、产品分类,着力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强化末端服务质量监管,加大未按名址投递快件行为查处力度,深化治理农村快递服务违规“二次收费”问题,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开展市场秩序整顿,依法严肃查处超许可范围经营、无证经营、委托无许可企业经营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五是加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包括:推动企业加大虚拟安全号码、隐私面单、电子身份证等技术应用,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泄露、买卖寄递服务信息等行为;全力推动出台《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

六是实施绿色发展“9917”工程。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和循环化,到年底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0%,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0%,可循环快递箱达到1000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7亿个。

七是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力争培训从业人员20万人次。稳步推进快递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着力壮大中高级工程师队伍。

侯延波在发布会上还介绍了2021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的完成情况。2021年,“快递进村”扎实推进,进村比例超过80%;末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共配网络加快构建,智能快件箱规模稳中有升,公共服务站达到16.1万个;西部地区建制村周投递频次三次及以上的比例超过98%;大力清理整顿快递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恶性竞争行为,整治农村快递服务违规收费问题,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深入实施“2582”工程,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得到初步遏制,可循环快递箱(盒)投放量达630万个,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0.5%;持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246”工程,年度培训50万余人次;督导企业落实上调派费承诺,持续开展“暖蜂行动”和“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

侯延波表示,“小快递”畅通大市场,“小部门”服务大民生,加快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全国有23个省份的邮政快递业民生实事被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其中省级民生实事有18项,市地级的151项。邮政快递业将始终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初心使命,大力弘扬“小蜜蜂”精神,更好解决群众用邮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邮需要,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新征程中勇挑畅通重担。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