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甜又暖 “小红薯慢闪店”开张了
提到冬天街头小摊最暖心的一种,烤红薯必在其中。摊位虽小,散发的气息让生活都变得有甜又暖。最近,作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在了上海、武汉的街头开了多达46家“小红薯慢闪店”,为其用户小红薯们限时限量免费供应冬日里的烤红薯。
用一个个热烘烘的烤红薯联通线上社区和线下街区生活,既传递了品牌温度,也将温暖也传递到小红薯用户的心里,给寒冷的城市街头升温。
文火烘烤 温暖寒冬
第一家“小红薯慢闪店”出现在1月11日的上海街头,一家名为“冬天红薯夏天西瓜”的街边小店门口立起一个小烤箱,烤箱上贴有毛笔写的对联:“开开心心刷小红书,快快乐乐吃烤红薯”,横批是“小红书烤红薯”,充满春节气息和浓浓的人情味,给路过的行人送上一份小惊喜。
随后1月15、16号,在武汉街头,又相继出现45个烤红薯摊。这些小摊,就是小红书的“小红薯慢闪店”。借助小摊店,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少时冬日里烤红薯摊提供的温暖。从第一天亮相开始,就有许多“小红薯们”自发把活动分享到网上。
同时,在小红书社区出现了#小红薯的温暖 话题,其中有很多用户捕捉到的有关“小红薯慢闪店”景象的分享,许多人晒出了他们领到的烤红薯和小红书纪念款钥匙扣。不少人的照片颇有艺术性,将烤红薯蒸腾的热气在冬天的冷空气中氤氲景象还原,看图片就已经格外诱人。有社区居民偶然参与还在小红书上发表笔记表示自己是“人在家中坐,薯从天上来”。
冬天的一炉烤红薯,这是小红书为小红薯们送来的温暖。
小红书烤红薯,送的不只是红薯
小红书送红薯,当然不是在玩儿“谐音梗”,除了红薯,用户还能获得附赠的一封暖心信。信中道:“ 谢谢你,用一个个小小的赞、评论和笔记,温暖着小红书社区。这次我们连夜在全国落地几十家「小红薯慢闪店」,做了些小小的事,为的是把区份温暖亲自递到你的手心。送你的这颗烤红薯,由小火慢烤而成,慢是慢了点,但热乎的很。……往后每个冬天,希望你无论是在刷小红书的时候还是吃烤红薯的时候,都会有温暖在你的心里。”
小红薯和小红书,前者烤出来的是温暖甜糯,后者思考的则是对社交真谛的践行。快节奏是城市化的避无可避的副产物:快餐和外卖承包了一日三餐,电梯和地铁成为另一种生活空间,人与人的社交被各种App、手机、网聊替代。我们越匆忙,真实纯粹的生活离我们就越远。
然而,就如威廉·怀特在《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里写的:“在我们思考城市和城市中的人们时,我们全然忘却了他们的笑容有多重要。”这些人们的笑脸、真实的情感所需,才是小红书看到的。这些可以避寒充饥,成为小确幸的街边小店,看似不起眼,却恰恰构成了城市生活的真正魅力。
小红书选择做“慢闪店”,而非更流行的“快闪”店,我想这是其原因之一。它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社区式的、生活化的交流与连接,力图还原在人们在“排队买红薯”这样的真实场景中产生的自然相连,在都市的快节奏中依然能够静静享受“慢生活”。
在小红书里,也能感受冬日里“烤红薯”的温度
近几年小红书社区内容快速发展成多元生活方式社区,除了品牌诞生之初就有的美妆护肤,时尚穿搭以外,知识分享、旅游出行、潮流艺术等内容也正在茁壮成长。
就算你不是重度小红书用户,只要走进这个社区,你就会发现它处处藏着动人的小温暖,或许这就是此次小红书烤红薯创意的灵感来源。
比如,有一对叫做“健康真好”的老年用户,他们常常在小红书社区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简单朴实。在评论区里,则有一些年轻网友会喊他们“爷爷奶奶”,还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比如在冬至跑了三个食堂才吃到饺子、期末考试结束终于要回家了等等。所谓代沟,被小红书的温暖氛围掩盖填平。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互动中的温暖瞬间,通过小红书社区的传播,在线上获得了更大的声量:学生与老师的搞笑瞬间,抑郁症患者和医生的温暖对话,残疾狗狗和主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小红书不高冷,香甜温暖地就像互联网街区里一块热气腾腾的冬天里的烤红薯,揭开表皮,全是有滋有味的生活味道。这里的人们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你还记得上一次有人给你带一块烤红薯是什么时候吗?是上小学时,爸爸从厚重的棉袄里掏出来的时候?还是大学时,舍友挖到宝藏一样捧给你,让你尝尝的时候?希望这样的温暖记忆,能时时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给你送去温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