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在京顺利举办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29 14:44
2021-12-29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4-27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文化书院联合主办,北京三智文化书院承办,晨星项目特别资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第六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以网络云论坛的形式成功举办。

12月24日晚,开启了会前分论坛,分论坛采取嘉宾对话方式进行。在线嘉宾对话由曾海波教授主持,黄峥、刘天君、骆宏、马建青、张天布、朱建军、祝卓宏、史占彪八位专家围绕“国家‘双减’政策与青少年心理成长”进行了后现代心理学与经典心理疗法多维嘉宾对话。

12月25日,论坛举办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向红研究员,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林文娟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三智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教授,合作对话实践创始人、国际知名家庭治疗专家贺琳﹒安德森教授,华人知名叙事疗法资深专家吴熙琄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论坛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教授主持了本次开幕式,论坛副主席、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理事长高斌主持了主题报告环节。

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徐小跃教授做了“心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主题报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教授做了“苦乐即美与中国人的传统意境”主题报告;论坛主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研究员做了“启蒙之路与心理学”主题报告。

在论坛秘书长曾海波教授的主持下,方新、李明、李献云、刘丹、史占彪、张非凡、赵然七位专家以一对夫妇作为真实案例开展实战对话,主题是“如何破解城市白领的纠结与困惑”,对话专家,来自后现代心理学与经典心理疗法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对话结束后,刘天君、唐登华、王学斌、张向阳、李漫博五位教授分别进行点评。

在沈宣元教授的主持下,史占彪、曾海波、骆宏三位专家以一位困惑的妈妈这一真实案例,围绕“如何缓解家长的烦恼与冲突”展开了后现代三剑客对话,董海涛、郭君萍、李定、舒曼、张雨青、周月亮六位老师分别进行点评。

12月26日,在史占彪教授的主持下,干春松、周月亮、朱建军、刘正奎、赵然五位老师围绕“如何看待‘躺平’与‘内卷’?”进行了主题对话;在曾海波教授的主持下,王守常、李定、刘天君、李春、李漫博五位老师围绕“如何看待‘生老病死’?”进行了主题对话,从实际出发,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关学研究院院长丁为祥做了“中国传统中的从无与有——中国人人生信仰的现代化转向”主题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陶斯机构创始人杨莉萍教授做“社会建构论的本土化发展与应用”主题报告;曾海波教授和陈垂培老师分别进行了整体反思与复盘;史占彪老师进行了闭幕致辞。

12月27日,全国心理教练发展论坛在线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十八位督导心理教练围绕“由心及理,以术悟道”主题做了分享,许为民、骆宏、史占彪三位教授做了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由论坛副秘书长孙秀丽主持。嘉宾对话由曾海波教授主持,心理教练学术组长做了学术汇报,沈宣元、舒曼、张非凡、朱浩亮四位专家在线点评回应。

第六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在探讨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后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探索创建本土化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上,必将能够使优秀文化符合当代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要,更好地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进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