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立明生物“长安心”检测为肠道肿瘤精准筛查提供有力抓手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24 17:02
2021-12-24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要求,积极响应“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不断向纵深推进,促进南方地区精准健康管理共同发展,2021年12月18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健康管理分会承办、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提供学术指导的首届“南方论健”高峰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数十余名健康管理相关专家与业界同仁,结合工作经验及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热点、难点,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分享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精准健康管理前沿技术的研究和融合应用。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持续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位,给我国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卫生经济支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早期CRC及相关癌前病变进行筛查,可以有效提高CRC的治愈率、显著降低CR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同时也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健康管理分会开展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召集多家医院参与到体检人群万人筛查项目,目的是通过联合广东多个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中心,在平均风险人群中进行长安心(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大队列验证,对该项目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评估,以确认适合我们健康管理学科结直肠癌疾病筛查方案。

肠癌无创基因早筛技术发明人、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教授受邀出席、发表演讲,并为首批多中心项目成员单位授牌。

大会上,邹鸿志教授就如何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瓶颈问题,分享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临床应用及社会意义。

粪便基因检测技术,被誉为“分子诊断领域近十年来里程碑式的事件”。邹鸿志教授在美国成功发明的世界第一款粪便基因检测技术产品Cologuard,已纳入美国大肠癌筛查指南当中,被推荐1-3年筛查一次,成为一种重要的肠癌筛查手段。

邹鸿志教授回国后潜心研发的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在特异性为97.85%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出86.71%的早期结直肠癌,该方法会极大降低假阳性,检测结果更具说服力。

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长安心 )于2018年11月20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是我国率先获批上市的粪便基因肠癌检测试剂盒,成为肠癌无创检测破冰之作。其与肠镜和/或病理的总符合率高达93.65%,准确性高、居家采样、无创检测。

人类SDC2基因在中国人群高表达,是非常理想的检测位点,用PCR技术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检测效果,长安心 检测仅需检测4.5g粪便,操作简便、成本大幅降低、自动化程度高。并且“长安心”检测可以去中心化,医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可自行检测,便于更为广泛的应用。目前长安心 在实际应用端已超过25万例检测。

从欧美国家经验来看,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稳步下降,检测新技术的普及使用便于广泛大人群的筛查,早筛早诊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邹鸿志教授曾表示“粪便基因检测技术为我国的肠癌防治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因为粪便基因检测的准确性高,又可以居家完成采样,操作便利、无创等优点,会为“健康中国行动”起到一个积极作用。在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目标。15%貌似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需要新技术新工具来辅助实现。对于肠癌这种疾病,粪便基因检测技术显然可以作为这种有力的工具,也为“健康中国2030”宏大规划里的肿瘤筛查提供了一种抓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