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成功举办

“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成功举办

来源: China Daily
2021-12-17 15: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17日电 12月15日,第二十期环境茶座暨指尖上的环保“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成功举办。本期茶座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在会上发布《垃圾分类指数(GSI)及2021城市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 来自政府、高校、企业、NGO的代表,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参加茶座,并进行深入而热烈地探讨。本次茶座以云端方式举办。

“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是中国环境记协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2018年启动的环保公益活动,旨在号召广大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加入到保护蓝天碧水的行列中来。

2020年4月,为响应国家对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中国环境记协、IPE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活动。2021年4月,此活动延伸到27个重点城市,重点观察城市主城区社区垃圾分类情况。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活动累计共收到公众晒图超137万张。涉及北京、杭州、上海、成都、广州等309个城市。其中,垃圾分类晒图5万余张,涉及280多个城市、逾2.5万个小区。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二级巡视员、宣教处处长凌越在致辞中表示:“垃圾分类主体是社会公众,公众环境意识、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媒体、专家、公益基金、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帮助,不断扩大参与规模和社会影响。”

“‘指尖上的环保’已经成为山东参与环保的重要阵地,是我们一批环保志愿者平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山东公众晒图达11万张,大概占全国近1/12。” 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说。

苏州等领跑城市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

为精准了解不同城市、不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识别问题所在,协助城市管理部门改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IPE在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开发了城市垃圾分类指数(Garbage Sorting Index, 以下简称GSI)。

《评价报告》显示,苏州以86.2分遥遥领先,深圳、南京、北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这说明继上海之后,以苏州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城市,已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为解决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生活垃圾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本。

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排名靠后。此外,在多数城市,定时定点投放原则在社区普遍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居民自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低。22个城市总分平均值仅为22.5分,绝大多数参评城市的社区垃圾分类实际表现不佳,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遭遇瓶颈。

那么,城市垃圾分类应如何“啃掉硬骨头”?与会专家给出建议。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继军表示:“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苏州市非常重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同时,实行‘三定一督’模式,通过前期的宣教到督导对乱投放现象的执法形成闭环,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元喜表示:“深圳市开展了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通过组建垃圾分类宣教团队,打造硬件科普场馆,提供软件技术支撑,使得生活垃圾宣传教育逐渐体系化、规模化、常态化,以此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还在找路径的城市应从顶层设计着手,落实《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效果的要求。同时,学习借鉴从上海到苏州的成功经验,尽快将管理重心和资源投向垃圾分类标准模式建设。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介绍了上海的经验,他说:“上海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百姓为主力、NGO为主推的模式。其中,环境公益组织在传播和监督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GSI垃圾分类指数通过对数据众包基础上形成的大量调研样本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的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三大模块,是决定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垃圾分类成败的最关键要素。这其中,三大模块助力苏州等城市促进分类投放的效果,印证了三位一体的有效性。

智慧景云公司总经理范林表示:“撤桶建站是很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我们在驿站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做了很多细节工作,做到了零投诉。”

“实践证明在垃圾分类初期,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举措。这几个方面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最终有助于居民积极参与,养成良好习惯。” 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说。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垃圾地图项目将数字化与社区结合,两相赋能,具有独特的价值;垃圾分类指数的开发和城市评价报告的形成进一步挖掘了这一价值。”

46个试点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但是形势依然很严峻,任重而道远。刘建国建议:“未来指标体系要因地制宜去做动态调整,真正为将来双碳目标做贡献。”

垃圾分类助力“双碳”战略实施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日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这些都为垃圾分类工作赋予全新的内涵。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在致辞中指出:“垃圾分类指数是‘双碳’战略背景下,生活领域尤其是公众消费端现状的象征,能够发挥出四个作用:一是推动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消费,实现减量化;二是推进生活垃圾科学合理分类,再次减量化;三是通过减量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率,减少对生产端的需求,这也是让生产领域减碳;四是强化公众责任意识,也为未来实施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提供路径探索。”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环境新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杜少中表示:“社会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支撑成为解决垃圾分类和其它各种问题必须采取的科技手段,今后不仅要增加垃圾分类和后续处理的数字支撑,还要将数字领域和“双碳”领域结合起来,实现1+1>2甚至远远大于2的效果。”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评价报告》提出:垃圾分类涉及每一个家庭,是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抓手,建议已经建成垃圾分类机制的苏州、上海等城市,积极尝试将前端垃圾分类与后端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结合起来,对接大量产生塑料等垃圾的大型品牌和电商平台,通过垃圾分类2.0版本的升级,迈向减量、回收、再利用,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此外,本次茶座还推选出参与“垃圾分类随手拍”的26个优秀组织。其中,苏州绿色江南9个月内拍摄了3349个小区,点亮12790次,在“垃圾分类随手拍”挑战赛中荣获一等奖。

绿色江南主任方应君表示:“‘垃圾分类随手拍’活动带动了家庭的社会责任、带动了社区的社会责任、带动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