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出行CEO翟光龙揭秘松果“工业基础”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16 15:30
2021-12-16 15: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松果出行创始人兼CEO 翟光龙。

电动两轮车产业,迎来新锐力量。共享电单车产业,亦迎来创新范式。

“松果智能工厂初步建成。据我们了解,这是全球第一家电动两轮车智能工厂。”近日,松果出行创始人兼CEO翟光龙做客知名投资机构蓝驰创投的《蓝驰对话》,详解松果出行的“工业基础”,“经过过去3年的打造,松果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四个模块:电动两轮车智能自动化整装工厂,共享两轮车全流程正向研发体系、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全产业链端到端数据系统。”

作为县域层面领先的共享电单车品牌之一,松果出行已经覆盖24个省份、700多个城市。除了“县域市场先行者”,在市场分析人士、投资机构眼中,“把共享出行做‘重’”一直是松果的鲜明特色。

在共享出行领域,大部分企业将精力集中于平台的交易效率、匹配效率,“供需两端最好自己都不做”,但松果出行另辟蹊径,在供应链、产品研发、线下运维等各个环节持续做“重”。

作为松果出行的投资方,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最初接触松果时就意识到,通过自有供应链体系做县域共享电单车运营,复杂程度很高,但松果团队展现出“对高难度业务的解决能力,坚持以产业思路进行扩张的魄力”。“这样的素质在市场上是非常稀缺的。这也让我们决定长期押注松果出行,持续陪伴公司的成长。”朱天宇说。

“我们的车生产出来,工作才刚刚开始,后面会有很长的运营链条。我们每一分钱的收入都是车带来的。车长什么样子、寿命多长?健康度、耐久性如何?……这些是影响收入规模、收入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翟光龙说,“看到这些因素,就很难想象会做‘轻’,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车上花更多的精力、时间。”

翟光龙回顾道,对“工业基础”的思考始自2018年,“当时想得很清楚,通过外包的方式做,不长久、不持续,开始集中论证要不要自建工厂,如何搭建以后的研发体系、质量体系”。

“松果定位于‘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交通科技公司’,遵循的是交通产业逻辑,而不是互联网流量逻辑。工业互联网、交通科技的运营模式与消费互联网有很大区别。”翟光龙介绍,过去3年,松果出行不断夯实供应链、工厂、研发体系、数据系统、质量体系等,建设了“跟时间做朋友”的能力体系。

  来源:《2021中国大县域共享电单车交通安全报告》。

在这个能力体系中,软硬件研发结合、模块化设计保障了共享电单车的质量,智能四维调度系统、系列停放管理技术保障了共享电单车的运维管理,智能化部件、智能化数据交互让松果电单车成为“智能终端”。

随着智能工厂建成,“工业基础”筑实,松果出行的“交通科技”之路如何走?“未来,松果业务的外延会从共享电单车推广到其他产品体系,交通科技的内涵会更丰富。”翟光龙表示,松果将用新的科技模块、力量,去更好地推动交通变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