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院附中“双减”背景下优化课后服务体系,拓宽教育改革路径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13 11:10
2021-12-13 11: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泉州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创办于1997年7月,原名为东湖中学,2001年更名为泉州市第十中学,2002年通过福建省普通初级中学达标验收,2019年6月更名为泉州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1人,拥有教职员工148人,被授予“福建省普通初级中学达标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省级称号。

在2017年12月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后,根据校情和生情,结合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应社会家长需求,为路途较远、家长未能及时接送的孩子提供留校便利,同时从为留校学生提供便利,开展免费课后服务活动,发展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搭建学校少年宫平台、开发校本课程、校本作业,从而逐渐形成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体系。同时,学校抓住教改示范性学校建设和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契机,引进专家团队,确立以数学、语文、化学、音乐、体育等重点学科为先导的教改实验,从课堂教学入手,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优秀教师团队,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年来,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先后被授予“张景中院士教育教学创新实验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泉州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泉州市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基本实现建设目标。

一、优化课后延时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空间。

学校从2012年起,就尝试开展午间课后延时服务,至今不断拓展延伸,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学校将课后服务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使各种类型、各种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主的发展。

二、课后服务面向全体,规范管理形成体系。

学校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加强课后服务的管理,学校为每个课后服务班级配备1名教师,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及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数学思维拓展、文学经典阅读、阳光体育、艺术熏陶等活动,使课后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得到了家长的拥护和社会的认可。

三、开发多元校本课程,校园活动丰富多彩。

有了充足的课后服务时间的保障,学校大力开发多元校本课程教材,使之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学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基础课程类、学科拓展类、学科探索类、社团活动类、德育课程类等。基础课程类着重于教学改革实践和校本作业的设计;学科拓展类着重于课程开发,进一步挖掘课程内涵并延伸;学科探索类着重于研究性学习和寒暑假校本活动,将课内延伸至课外;社团活动类依托于学校少年宫,着力提升学生在校活动课程和学习空间的丰富性,德育课程类着重于结合主题教育、班团队会活动、校本节日等,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元的校本课程,多种创新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空间。

四、编写适当校本作业,将课内延伸至课外。

学校的多个学科教研组,结合自身学情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作业,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将校本作业向假期延伸,2018年暑假,学校以体育和语文两个学科为试点开展体育夏令营和暑假阅读计划;2019年寒假起,学校组织各教研组特别推出了《寒/暑假生活指导意见》,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了经典阅读、看电影、做小实验、手抄报、走访博物馆、推荐关注公众号等活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不少学科还开展云端欣赏体验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专家引领,开展教改实验研究。

学校在合作办学中借助高校人才优势,引进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省学科带头人、泉州市名校长、原泉州七中校长陈龙斌兼任师院附中教学校长,着力开展学校教改实验研究。通过开办“附中专家讲坛”,邀请专家组成的中考学科核心指导组,邀请省、市教育教学专家开展讲座、辅导和学术交流,设立奥数培训基地等活动,为学校师生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触碰教学前沿思想,点亮教育教学智慧,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先后被授予“张景中院士教育教学创新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泉州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泉州市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的称号。

六、以赛代练,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改实践的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岗位练兵和教科研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近年来,阮萍扬老师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庄惠强老师获福建省数学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林希璇老师被确认为福建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庄萍红、庄惠强老师被确认为泉州市音乐、数学学科带头人,阮萍扬老师获泉州市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市学科带头人陈谊秀老师成立丰泽区地理学科名师工作室,丁金秀、邱燕清、庄惠强、郭晓琼等四位老师分别获得区教师技能岗位练兵一、二、三等奖。

七、素质教育初显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后服务管理的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学校总体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成绩不断进步,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体育、声乐、器乐、美术、书法、演讲、作文等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省级奖励1人次,市级奖励38人次,区级奖励158人次,尤其是体育、合唱、校园剧等集体项目,多次蝉联省、市奖励。东北师大原校长史宁中督学在参观学校后认为,学校的课后延伸服务管理项目优势和特色明显,对学校不仅能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到中心市区优质教育资源,还利用课余时间掌握1-2门技能多加赞赏,认为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

目前,“双减”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将在丰泽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和地方高校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加强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的建设,进一步调整工作重心,聚焦内涵发展,优化课后服务体系,深化教育管理和教学方式改革,努力创建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管理、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新模式。(通讯员:蔡华林)

(蔡华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