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持续变好 黄河三角洲成为鸟类家园

距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有十几公里时,便可以看到成群的鸟儿栖息在路边的水面。进入保护区,大片芦苇映入眼帘,芦花飞雪,随风摇曳,不时有鸟儿从天空掠过,湖边草丛中传来鸟叫声。

生态环境持续变好 黄河三角洲成为鸟类家园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10 15: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2月10日电(记者 赵瑞雪)深秋时节,成群结队的候鸟陆续抵达黄河三角洲,使这片有着鸟类“国际机场”之称的黄河湿地进入繁忙季。

距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有十几公里时,便可以看到成群的鸟儿栖息在路边的水面。进入保护区,大片芦苇映入眼帘,芦花飞雪,随风摇曳,不时有鸟儿从天空掠过,湖边草丛中传来鸟叫声。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候鸟。(摄影 杨斌)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数百万只鸟繁殖栖息的地方,也是候鸟们迁徙途中的停留地,在保护区从事鸟类巡护监测工作7年的赵亚杰说。

“去年有约600万只鸟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包括珍惜鸟类丹顶鹤和黑嘴鸥。”赵亚杰说,去年还发现了火烈鸟和白鹈鹕。

“环境好不好,鸟类是知道的。越来越多的迁徙鸟类选择在保护区停留。一些鸟类全年都在这里安家——这是三角洲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有力说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原党工委书记苟宏水说。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穿越黄土高原,一路携带细沙,从东营市汇入渤海。这些细沙在黄河口淤积,行成大片湿地。

资料显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和干旱等因素曾导致湿地萎缩。三角洲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也受到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油田开采,以及土地开垦的严重威胁。

为保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建立,总面积15.3万公顷。

10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专门用一节的篇幅,强调要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将保护自然保护区列为优先事项,加大了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水是湿地的生命,保护区持续加大生态补水力度。”苟宏水说,今年1-8月累计补水1.6亿立方米,保持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

苟宏水介绍,补水极大地遏制了海水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减缓了土壤盐渍化。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摄影 杨斌)

互花米草的暴发式扩张,对黄河三角洲本土物种的生存构成很大威胁。这类植物可以改变潮间带区域的地形、阻碍潮汐沟渠和水道的流动,大量本土盐沼植物因竞争不过互花米草而逐渐消失。

“互花米草生长的地方,它的根部土壤是黑色的,强大的根系会破坏近海底栖生物环境。它不仅造成生物多样性变化和生态系统失衡,而且对自然湿地景观产生重要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静说。

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通过生态围堰,机耕船旋耕等方式治理互花米草。去年,治理互花米草3800亩,成果被评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2017年以来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88平方公里,昔日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植被(摄影 刘月良)

刘静介绍,自然保护区健康的生态系统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目前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

生态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曲线勾勒出1992年以来鸟类数量的变化: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

“2020年3月发现了火烈鸟,2020年12月发现了白鹈鶘,2021年8月份发现了勺嘴鹬。今年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突破了1万只。”刘静说。

据赵亚杰介绍,保护区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东方白鹳2005年首次在自然保护区自然繁育,今年繁殖雏鸟120巢324只,累计繁殖2278只。

赵亚杰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的博士,2014年博士毕业后来到保护区工作。她能分辨170多种水鸟,在保护鸟类、为不同鸟类打造生活环境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里的东方白鹳(摄影 杨斌)

“像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的乔木上做巢,但是黄河三角洲乔木比较少,保护区工作人员在15-17米左右的杆子上为它们搭建人工巢。”赵亚杰说,人工巢现在有115个,底部直径1.2米,顶端直径2.2米,巢深35厘米左右,“鸟儿们在里面拣枝、铺叶,这样就成了它们安全温暖的家。”

据介绍,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广泛分布,芦苇集中分布面积达40万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集中分布面积达6.5万亩。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

黄河三角洲近海还是黄渤海海洋生物重要的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洄游性鱼类种类约占渤海区域的74%,有40多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

为了推进黄河口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正在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面积352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52平方公里,目标成为我国首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赵瑞雪)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