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谷”跑出轨道交通“中国速度”

“动力谷”跑出轨道交通“中国速度”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08 11: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8日推出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特刊。

编者按:12月8日,备受瞩目的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湖南株洲开幕,《中国日报》推出大会英文特刊。特刊亮相开幕式主会场、各大展馆、会议论坛现场以及参会嘉宾驻地,向世界传递大会英文资讯。

记者 冯志伟 朱友芳 株洲报道

轨道交通装备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湖南是我国唯一拥有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的省份,是国内产业规模最大、集聚程度最高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在国际上展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实力。

12月8日,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湖南株洲正式开幕,800多家国内外企业在线上线下参展参会,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荷兰、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官员、商协会代表参会。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地——“动力谷”株洲再一次聚焦世界的目光。

回望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轨道交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光荣与梦想。湖南株洲,被称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它所走过的历程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成长壮大的缩影。在这里,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多个“第一”。

湖南省省长毛伟明(左三)在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调研。湖南日报 刘尚文 摄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有中国铁路机车发展“活史书”之称。1958年,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在这里成功下线;1961年,6Y1型1号电力机车正式投入运营;1968年,中车株机独立研制的第8号电力机车下线,被命名为“韶山1型”,开启了我国铁路机车以电气化牵引为标志的现代化步伐。

进入21世纪,株洲轨道交通产业迎来飞速发展的时期。2004年,中车株机首列地铁车辆下线。2008年,中车株机机车生产台位从原来的9个增至18个。此后,中车株机自主设计的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土耳其安卡拉不锈钢地铁列车、储能式轻轨车辆等相继诞生。

转产电力机车40余年来,中车株机研发各型干线电力机车50多种,累计生产1万多台,推动中国电力机车实现了从直流到交流、从常速到高速、从普载到重载、从进口到出口的跨越,并为中国铁路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历次大提速提供了强有力的牵引装备保障。

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现场。

如今,株洲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被称为中国“动力谷”。在这里生产的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以及轨道交通装备衍生产品,已出口到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株洲的轨道交通产品几乎成为了“中国速度”的代名词。

“湖南株洲具有深厚的轨道交通产业基础,举办轨道交通博览会将为湖南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力,将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要素集聚与共享。”湖南省贸促会会长贺坚说。

技术创新守护轨道交通装备“生命线”

技术质量是高端装备的“生命线”。近年来,从湖南株洲驶出的一列列轨道交通“巨无霸”不断突破技术和应用瓶颈,闪耀世界各地。

今年6月25日,中车株机参与研制的“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首次驶上“世界屋脊”,最高运行时速达160公里,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行驶在“世界屋脊”上。

今年7月20日,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面世,该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直线电机和电磁铁由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研制。

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湖南轨道交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去年11月,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在湖南株洲成立。作为轨道交通行业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该中心重点围绕以新型储能系统、多能源混合驱动为代表的绿色节能技术等七大方向展开技术攻坚。

成立以来,国创中心强化技术链,依托制造强省专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中心人才团队专项等省级重大项目实施,先后攻关3个国家级科研项目、8个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自主开发的地铁动车组智能诊断运维系统、车轴与牵引电机激光清洗、车体激光复合焊接、激光增材制造、宽禁带先进降噪材料等10余项关键共性技术得到突破,提升了产业链整体科技水平。

今年10月,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交出优秀年度“成绩单”,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年度考核答辩中,株洲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获得唯一优秀评价。

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中)调研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走进中车株机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10多条生产线马力全开,自动运输小车从立体物料库取料,输送到相应工位,智能制造装备再根据物料二维码参数信息自动生产,之后产生新的二维码进入下一环节。

“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人员精简50%,运营成本降低20%。”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介绍。

如今,依靠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天狼星号”动车组、铁建重工大型盾构机等一大批湖南高端装备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近年来,中车株洲所等企业充分发挥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优势,不断拿下海外大单,也加快“走出去”步伐。

目前,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了近400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是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全产品体系和全球市场布局的发展态势。

轨道交通装备从湖南走向世界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自主研发、配套完整、设备先进、规模经营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稳居全球第一,成功研制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象征。

特别是在湖南,从驰骋神州大地到打入欧美高端市场,轨道交通产业经历了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的艰辛历程,成长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金色名片”。

今年5月,中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在株洲下线。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满足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双层动车组。列车最大载客1280人,较单层车运量提高30%至35%,最高运营时速200公里,具有安全可靠、智能舒适等特点,将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等5个国家的铁路线上运行。

中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在株洲下线。

此前,中车珠机为墨西哥新莱昂州蒙特雷市量身打造的轻轨车辆首列车也成功在株洲下线。

在列车下线仪式上,墨西哥新莱昂州州长海梅·罗德里格斯连连称赞“中国制造”的速度。“订单刚开始生产就遭遇了疫情,但从签约到列车下线仅用了10个月,你们创造了了不起的成绩。”

海梅·罗德里格斯说,“中方技术人员克服疫情蔓延的影响,高质量完成首批订单列车的设计制造工作,并提前交付,这让新莱昂州的市民能够提前享受更便捷、更低碳的交通生活,我代表全州市民向中国表示感谢。”

“列车提前下线展现了疫情背景下中国企业强大的生产恢复能力。”蒙特雷市地铁局局长胡安·霍尔金说。

墨西哥新莱昂州蒙特雷市轻轨车辆首列车下线。

“我们的产业链有极强劲的韧性。”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说,新冠疫情以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中车株机充分调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现了强大的履约和执行能力,确保了各项订单如期甚至提前交付,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2020年7月,中车株机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研制的首列地铁列车下线,这是中国首个交付伊斯坦布尔的地铁项目,标志着我国首个出口海外的120km/h速度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大轴重车辆将服务亚欧大陆桥新机场,创造了6个月实现新造地铁列车下线的世界纪录。

近几十年来,通过创新引领,中车珠机已经成为我国同行业获得海外订单最多、海外发展经验最丰富的企业,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向世界的窗口。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