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词,见证铁路科技跨时代发展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01 09:58
2021-12-01 09: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现如今科技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能力显著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也迈入了世界一流的标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从前车马很慢”的日子,逐渐成为了对过去的回忆,火车,已经成为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交通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火车也成为了大家使用非常频繁的交通工具,同时为大家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八纵八横”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快速构建。科技的发展见证着铁路的繁荣,在这背后还隐藏着人们还不太了解的字母密码。

在我们买票的时候,通常会看到Z、K、D、G这样的开头字母,但是很多人所不太了解其中的内涵。其实这些字母隐藏了很多信息,同时也见证了科技的不断发展。G ,高铁的拼音读法,代表这趟列车是高铁,其速度一般在时速三百到三百五十五十公里。D ,动车的拼音读法,代表这趟列车是动车,其速度一般为时速二百到二百五十公里。C, 城轨的拼音读法,代表这趟列车是城轨,其速度为二百到二百五十公里,一般是两个城市之间运行。Z ,直达的拼音读法,代表这趟列车是直达列车,最高时速为一百六十公里。T ,特快 的拼音读法,代表这趟列车是特快列车,最高时速一百四十公里。K ,快车的拼音读法,表示这班车是快车,速度为九十到一百二十公里。这些字母标志着中国铁路在速度上的不断提升,科技上的不断创新,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辉煌历史。

除了火车票上的字母以外,火车头上的型号也见证了铁路科技的成长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属于解放型蒸汽机车,此外,我国初期的蒸汽机车还有胜利型、建设型、人民型等等,当时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全国整体科技能力还处在上升期的初始阶段,很多车型都是通过模仿其他国家的车型建造,在这个时间段,我们的铁路科技在模仿中创新,在缓步中前进。

20世纪70年代,最高时速五十公里的内燃机车开始出现,我国科技水平已经迅速追上了当时的科技发达国家,长征、东方红、东风,这些型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铁路科技已经赶上了时代潮头,在科技上已经达到的当时的世界一流水平。

电力机车的出现,是进一步提升火车运行速度的利器,以韶山号电力机车为代表的一系列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力机车,标志着我国铁路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而动车组的出现,更是让中国高铁领先于世界。

我国动车组从大众所熟知的和谐号到如今的复兴号,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复兴号的“金凤凰”“蓝海豚”以及复兴号CR400AF型电力动车组,最高营运速度为时速三百五十公里,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每一颗螺丝都出自于我们自己之手。

中国铁路从一开始的仿造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从一开始的时速五十公里到现如今的时速三百五十公里;从一开始的奋力追赶到如今的遥遥领先,见证的是一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铁路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通讯员 刘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