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9日电 “现在电信诈骗宣传做的太好了,很多流调对象都需要拨打多次电话才能联系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18级本科生秦阳来自香港,今年8月武汉出现德尔塔病例后,他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武汉市武昌区中高风险地区返汉人员电话流调工作。
秦阳出生在香港,2010年年初因父母工作调动,全家搬到广州生活。2018年,秦阳来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求学。
2020年1月,武汉疫情爆发,此时读大三的秦阳刚刚放寒假回到了广州。“我是华中科大官方微博运营组的一员,当时医用物资告急,华科大官方微博不断发出协和和同济医院的抗疫物资需求的帖子,这些我都参与其中”,“我每时每刻都在刷微博了解武汉的情况,内心很着急”,谈到武汉疫情,秦阳有些激动,“但是当看到除夕夜,解放军和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我就知道,武汉有救了”。
今年8月,武汉再次出现新冠病例,秦阳第一时间报名了武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流调志愿者。
他利用课余时间,每天拨打20—30个流调电话,耐心询问,仔细记录,通常会口干舌燥。“参与流调,使我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付出有更多了解。内地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得这么好,是大量一线基层工作人员辛苦付出的结果,非常感恩他们的付出”。
疫情防控,也使秦阳对祖国强大和人民团结有了切身感受,“疫情爆发初期,中国很快就决定开发不同路线的新冠疫苗。疫苗一出,马上启动全民免费接种。每一次核酸排查,组织隔离,大家都积极配合……正是因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内地疫情才这么快得到控制”。
秦明已经在武汉生活了四年,“大、热情、英雄之城”是他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武汉面积大、人口多,东湖很大,汤逊湖也很大,这是我对武汉的第一印象。武汉人非常直爽,热情,我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我特别多的帮忙,出门在外常被照顾。最后,‘英雄之城’当之无愧”。
武汉有“过早”饮食文化,“‘吃了冇?’是我最早学会的武汉话,大家早上见面打招呼都会说,很快我就学会了”。秦阳最爱武汉的豆皮,“香香脆脆还很糯,口感很特别”。
在内地久了,也会想念香港。秦阳这时就会和同在武汉的香港小伙伴们约顿粤菜。
“其实在香港生活的青年人获取信息很不全面,我希望他们能摒弃偏见和误解,多到内地走走看看”。秦阳很喜欢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是我对香港青年的祝福”。
谈到未来打算,秦阳说,他一直很关心大湾区公务员招考的相关政策,这可能是他以后就业的方向。“我学的是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我希望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内地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