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产业和人才文章,夯实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1-02 16: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完成,乡村振兴接续而来。

2021年0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乡村的变革与发展见证了我们国家在时代变迁中从贫困走向富强的历程。我国乡村每一条道路、每一张餐桌、每一个居所的物换星移都讲述着4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故事。

改革开放前,闭塞的山村小路,破旧的村庄,泥泞的小路,让每一个乡村都好像是与外界隔绝的地带,“想要富,先修路”理念的贯彻,让乡村里迎来了一条条平顺的公路,公路也让乡村全面连接全国各个角落,让乡村人民信息畅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改革开放前乡村家庭餐桌上单一且营养匮乏的饮食,也换成了膳食均衡的美味佳肴,如今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更是为乡村人民带来了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美食,见证了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前透风漏雨、低矮潮湿的房屋到家庭联产承包制贯彻后的一个个土砖瓦房再到多层小洋楼的兴起,居所的一步步“升级”为乡村人民带来更安全、更多彩的起居生活。伴随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投资力度,“四通”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文化卫生设施配置逐渐齐全,乡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乡村面貌已全面换新。乡村生活的进步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变革与发展。改革开放前乡村人民多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承包制的出现让农业生产变成了“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产品变成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多劳多得”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解放,对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农民生活水平带来了全面提升。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民政策与措施,在政策的春风雨露浸润下,农村整体经济得到持续、迅速发展,很多乡村人口不再局限于种地,纷纷投身于新兴的乡村产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未来乡村什么样,我国也已描绘好了美好蓝图。

2021年0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不仅昭示我国已全面摆脱了贫困,也表明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国家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重要议程,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了顶层设计。目前,全国各省市县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符合各自特色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在这五个振兴当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产业和人才的振兴,因此,乡村产业的选择与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农村农业优先发展需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当前,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因此,要坚持引育并重,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增加政策扶持,增强人口的流动性,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四支队伍”:一是培养扎根乡村的干部队伍,二是要培养热爱乡村建设的企业家队伍,三是培养乡村振兴的农业科研技术员队伍,四是培养热爱乡村新农村发展的新农民队伍,更好地培育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聚集和资源聚集,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三产融合”,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为确保乡村产业全面变革与发展,政策支持将是最大“东风”。其中,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提出:在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将国务院可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此次下放农用土地审批权,必将会引发新一轮的乡村产业变革,加速乡村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比如第三产业崛起、土地价格下降、农业创业爆发。预计此后农业投资建设因为土地审批受阻的情况将会减少,各省级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农用地审批的时间,从而推动农业投资和商业资本等要素进入三农领域。审批权的下放还将带动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兴建工厂、投资乡村旅游、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业态。后期,农用地审批加速还将有利于郊区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休闲经济、养老产业、文娱项目、农旅结合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现状,使乡村变得风景如画、农民富足、环境优美,扶贫只是解决吃饭脱贫问题,振兴则是解决建设发展问题,要有扶上马、送一程、发展好的新理念思想。通过发掘乡村非遗文化、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乡村特色,打造文化乡村、特色乡村、宜居乡村,建设好具有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康养宜居、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更好地解决困扰乡村发展,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百年大计。

此外,《新土地管理法》、《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关于健全城乡整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的接续发布,均为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民俗展览、康养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提供了精准指导与支持,明确了规范化管理办法,包括村庄规划编制、土地综合整治等。可以预见,寻求合法、规范的经营与建设才是产业振兴实现高速、长效发展的保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坚信,只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辉煌的成就,实现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先富带后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十四五”开好头、谋好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保障。 (作者:夏红星,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