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骗子重点瞄准的群体之一,有不少骗术专门迷惑老年人。随着人们对“保健品”类骗局的防范意识提高以及全社会的有效监管,针对老年人的骗术发生了变化。
据我市警方近期统计数据显示,交友投资、冒充客服和兼职刷信誉这三类骗术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的较多。警方再次提醒老人:切勿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
记者 吕嘉捷 通讯员 洪恒亮 漫画 刘哲姝
【案例】
骗术1
交友投资
相信“导师”推荐投资 充值14.7万元被清空
两个月前,吴女士在浏览网站时看到一个关于A股分析的广告,她点击了解并填写了个人信息。很快,她被拉进一个微信群,有老师直播上课分析股票行情等。
随后,有个自称导师的群友添加了吴女士的微信,对方称A股不好做,推荐她购买港股,并发送链接让吴女士下载“新桥证券”App购买港股。
吴女士在微信群里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所谓“导师”推荐的“港股”确实走势都很好,这让她也心动了。
9月21日至28日,吴女士通过手机银行向那个App账户充值两笔共计14.7万元,并进行了买卖,平台内显示的余额共17万元。9月29日,吴女士想要提现,打开App发现自己账户数据被清空了,而所谓的“导师”也联系不上。她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赶紧报了警。
骗术2
冒充客服
以为可以领三倍赔偿 没想到损失近3万元
前不久,叶先生在淘宝上购买了一件衣服,随后接到自称是淘宝客服的来电,对方称他购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要退款。叶先生听到对方报的个人信息完全吻合,便相信了对方。
对方告知叶先生按其引导进行操作,就可以获得三倍赔付。叶先生信以为真,不过他自己不会操作,于是“客服”提出与他视频聊天。
叶先生按照对方的引导,在家中打开视频聊天。聊天过程中,对方让他下载了指定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引导他打开自己手机里的手机银行和短信通知界面。经过一番操作后,叶先生没有等到三倍赔付款,却收到了银行扣款29660元的通知。
骗术3
兼职刷信誉
尝到“甜头”投入更多 不料连本金都收不回
退休后闲来无事,钟女士想起之前有个QQ好友多次鼓动她做兼职,于是联系对方。对方让她添加了一个“派单员”的QQ号码,随后“派单员”教给她“兼职刷信誉”,称操作成功可获每笔5%的佣金。
按照“派单员”的引导,钟女士将商品放入购物车付款后截图发给对方,共8笔每笔75元。很快,她就收到了30元佣金和600元的本金返还。
对方告诉钟女士,单笔付款金额越高佣金越高,问她还要做几单。钟女士称要刷十单,对方便称以600元为一单,每单佣金60元。于是,钟女士直接通过手机银行转账6000元到指定账户,但是一直没等到佣金和本金返还,她感觉到被骗了,于是赶紧报警。
【提醒】
家人多关注老人
有异常及时介入
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工作人员分析,老年人容易被骗主要有三个原因:
1.接触网络机会多了。老年人现在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聊天、购物,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2.想通过投资赚钱,但对于骗术警惕心不高;3.不熟悉网上理赔操作,遇到假客服容易上当。
警方提醒,遇到此类事件多与亲友沟通,切勿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更不要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家人要多关心老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介入避免被骗。如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咨询举报。